「下班接娃」,咋就這麼難?

「小學放學時間過早,職工家長難以及時接送。」最近,有深圳市民在人民網留言板留言建議「應當延時至18:30放學」。對此,深圳寶安區教育局回應稱,課後服務時間原則上至18:00止,有特殊情況可由學校妥善安排。孩子放學後出現「時間空檔」,「接送難、看護難」的問題是否也曾困擾著你?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下午三四點,孩子放學了;到了五六點、甚至是更晚,家長才下班;涉及多娃多校時,家長更是疲於奔命。有些年輕家長無法自己「硬扛」,於是請來「銀髮族」幫忙;有些依靠課外託管,讓孩子在「小飯桌」旁度過課後時光;有些家庭只能請保姆,「育兒成本」又重重加上一筆;還有一些家長則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事業,以「僱傭自由」換取「接送自由」。

「誰來接孩子?」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普遍存在的民生痛點,長期困擾著許多家庭,進而影響著年輕人的事業發展願景和生育意願。

面對放學與下班之間的「時間錯位」,該怎麼辦?近幾年來,當問及雙職工家庭這一問題時,「上校內延時班」「課後服務」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答案。2021年,教育部發布通知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推行「5+2」新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後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到了2023年,又進一步強調要規範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回應家長現實需求。「三點半難題」用「六點半」來解決,這是相關部門從政策層面給出的可行性方案。

2023年4月4日,北京,當日京城迎來降雨,在海淀區一所學校里,家長齊齊撐傘接學生。

可「下班趕不上接娃放學」如今仍是個問題,為啥?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不論是延時到下午六點半還是六點,這個放學時間對於部分家長的真實下班時間而言,也略顯「尷尬」,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由於工作節奏快、通勤距離長、交通壓力大,六點半在大部分「打工人」眼裡遠未到下班時間,更別說是到達學校門口接到娃了。「孩子已經放學,家長還在加班」的新情況產生了新的「時間差」,也再度提升了育兒的難度係數。

既然課後服務仍「不解渴」,能否要求六點半之後繼續延時?面對不少家長的這一訴求,大部分學校持審慎態度。畢竟,換個角度看,老師也在上班。倘若只顧給家長孩子延時,不僅容易引發教師行業的職業倦怠,也會損害正常教學的質量。更何況,延長「在校時長」,自然也就意味著家庭時間縮短,加重學校管理成本,影響孩子身心成長。

說到底,「接送時間錯位」的背後,是家校銜接仍不夠通暢的問題。要打通這其間的連接鏈條,不能只靠學校與家庭兩座「孤島」各自使勁、遙相呼應。在學校服務半徑之外,建設更安全可靠的通學路,統籌覆蓋面更廣的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在家庭養育責任之上,增加更多「生育友好崗」,鼓勵更具彈性的工作安排。如今,育兒不只是家庭私事,更是整個社會價值理念的映照,有了多方托舉的力量,家長才能松一松過載的肩膀,和孩子一同奔赴夢想。

這正是:

育兒之路,難度不小。

各方出招,其樂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