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學禁止學生在校內說粵語?校長稱家長都同意和支持!議員:而帶來文化割裂的風險!

澳門江湖:澳門月刊雜誌社官方公眾號;澳新社:澳門新聞通訊社官方公眾號

目前已有300000+人關注加入我們...

監督政府依法施政,報料有獎!

最近,香港德萃學校因為語言教學政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該校總校長朱子穎在一次網路訪談中提到「學生在校內禁用粵語」的說法,經過社交媒體的傳播後,迅速激起了公眾對粵語母語教育地位的關注和討論。學校隨後發表聲明,澄清政策細節,強調這一做法是為了優化課堂雙語教學環境,並非否定粵語在家庭和社區中的使用價值。並稱創校至今一直延用這樣的語言政策,並且獲得了家長們的共識和支持。

在抖音上流傳的訪談片段中,朱子穎介紹了學校「引以為豪」的政策(原話為好得意慨政策)除了中文科和常識科外,其他學科都採用英語授課,學生日常交流也需要使用英語或普通話,不能使用廣東話。這個說法被媒體轉載後,引發了一些網民的批評,認為這一政策「否定了香港粵語的母語地位」。

對此,德萃學校在5月20日發布聲明回應,稱自2015年建校以來,學校就一直在實施「課堂雙語優先」的政策,這一決策經過了家長委員會的充分討論,並得到了共識。學校解釋說,這一政策的核心是提升學生的英語和普通話學術能力,而不是限制粵語的使用。根據教學安排,除了中文科和常識科使用普通話教學外,數學、科學等其他學科都採用全英文授課模式,教材和評估體系也主要以英語為主。同時,學校還提供法語、西班牙語等選修課程,課外活動中,老師和學生可以用粵語、英語或普通話自由交流。

面對爭議,德萃學校進一步解釋了政策的背景和實施情況。學校表示,這一政策自2015年建校以來一直在持續實施,並且得到了家長的廣泛支持。學校強調,政策的設計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首先,從學術需求的角度來看,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和國際課程都以英語作為重要的考核語言,學校需要通過沉浸式的語言環境來提升學生的雙語能力;其次,從資源聚焦的角度來看,學校將中文科(普通話授課)和常識科作為母語保護科目,其他學科則採用全英文授課,以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最後,從家長共識的角度來看,建校以來,學校通過多次家校溝通會,90%以上的家長都支持這一政策,認為它有助於子女適應香港的國際化教育環境。2023年的家長滿意度調查顯示,87%的家長認為雙語優先政策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很重要。

面對輿論的爭議,德萃學校還詳細說明了政策的實施細節。除了中文科(普通話授課)和常識科(普通話+繁體字教材)外,數學、科學等學科都採用全英文教材和評估體系。同時,學校還提供法語、西班牙語等選修課程,構建了一個多語言的學習環境。在課外活動和師生交流中,老師會根據學生的習慣使用粵語、普通話或英語進行溝通,不會強制要求學生使用某種語言。對於在課堂上說粵語的學生,老師只會善意地提醒,而不會採取扣分等處罰措施。學校特彆強調,粵語作為大多數學生的母語,在家庭和社區環境中已經有充分的使用場景,因此學校將課堂語言重點放在英語和普通話教學上,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雙語學術能力,但從未要求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必須使用英語交流,也從未否定粵語的母語地位。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認為,學校在課堂教學中強調英語和普通話的使用有其合理性,但對於學生的日常交流語言,學校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他指出,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學校在推行政策時應該體現出對不同母語背景的尊重,避免引發誤解。朱國強建議,語言政策的制定需要平衡教育目標和社會現實,既要推動雙語教學,也要保護粵語文化的傳承空間。他強調,政策應該兼顧學術需求和文化認同,避免因為「一刀切」而帶來文化割裂的風險。

政策曝光後,社交媒體上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支持者認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強化英語和普通話的教學有助於學生的未來發展;而反對者則擔心,這一政策可能會削弱粵語的文化認同。有網民留言說:「課堂可以優先雙語,但不應該完全禁止粵語交流。」教育學者李明輝也指出,香港的中小學普遍推行「兩文三語」(中文、英文,粵語、普通話、英語)的教育,德萃學校的政策實質上是強化了課堂的雙語環境,但也需要警惕文化割裂的風險。他建議學校在課外活動、社團交流等場景中保留粵語的使用空間,實現語言教育和文化傳承的平衡。

德萃學校在聲明中還進一步說明了政策的細節:除了中文科和常識科使用普通話教學外,其他科目都採用全英文授課,教材和評估體系也主要以英語為主,同時提供法語、西班牙語等選修課程。在課外活動中,導師和學生可以用粵語、普通話或英語進行互動,體現了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對於在課堂上說粵語的學生,老師只會進行口頭提醒,而不會實施處罰,更注重引導而非強制。

這場爭議實際上反映了香港教育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如何找到平衡點的難題。學校強調政策是為了優化課堂雙語環境,而公眾則更關注母語文化的傳承。教育界人士指出,語言政策需要兼顧學術需求和文化保護,避免出現「重英語和普通話,輕粵語」的失衡現象。香港的教育界需要探索課堂雙語與母語文化共存的路徑,為多語言教學提供現實的參考。

猜你喜歡

更多文章請訪問官網:http://www.macaumonthly.net 澳門月刊

免責申明:部分文章與素材來源互聯網,如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留言告之,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