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ESI高校排名最新發布!清華第2北大第5,華南理工挺進前20

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之下,高等教育已成為國與國之間,競爭的一個「核心引擎」。

各所高校紛紛亮出看家本領,搶佔國際科研版圖的高地,但學術成果才是最鋒利的武器

說得通俗些,誰能在科研論文、學科影響力佔據優勢,誰就能在高等教育舞台上贏得話語權。

這種背景下,就會誕生權威標尺,在衡量高校學術實力的多項指標中,ESI排名相對比較權威。

前提是基於過去十年內,全球科學文獻資料庫,再按照論文被引頻次、篇均引用率等數據評估

其中包含全球數千所高校,每隔一定月份就會進行「更新」,榜單牽動著整個學術界的神經。

近日,3月排名重磅出爐,一經發布就引起熱議。

在這場全球性的「科研大比拼」中,中國高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接下來咱們就好好聊一聊。

清華大學

看到這四個字,腦子裡直接浮現出「頂尖」,沒錯,這是中國乃至亞洲的最強代表之一。

本次ESI高校排名中,清華大學位列第二名,論文總數超過了13萬篇,僅次於國科大的22萬篇。

數量上雖有遜色,但各位要注意另一個數據——單篇被引次數高達27.69次

這遠超全球平均水平,足以證明論文質量堪稱頂尖,當然背後離不開在交叉學科領域的深耕。

比如工程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先後實現了突破性研究,使5個學科進入全球「萬分之一」的行列。

有人不理解是什麼概念,我在這裡簡要說幾個同台經濟名校,包括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等。

特別是師資方面,清華有著極高含金量,截至2025年1月,學校有教職工總數16835人。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6人,在崗博士生指導教師2910人

對於在校生來講,只需要埋頭努力,因為外界條件很充分,為自身爭取更高的舞台上限。

對於學校來講,從來沒有停止腳步,包括近年來持續深化「全球戰略」國際合作。

據相關數據統計,與清華大學先後50餘所國際頂尖高校,共建學術實驗室,推動學術資源共享。

例如,與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成立的福州學院,本次排名中進步75個位次,成為國際合作典範。

但話說回來,落腳還是錄取分數線,大部分地區都在680分往上,部分省市可能略低。

北京大學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雙雄」之一,實力自然不容小覷,本次ESI榜單位列第五

其中,論文總數達到了12萬7千多篇,較上期排名躍升3個位次,展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

當然,這和北大的硬性基礎有很大關係,比如學科建設、師資力量、科研平台等等。

據了解,北大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56個,化學材料科學等學科穩居全球前千分之一。

尤其是藥理學毒理學,首次進入「萬分之一」行列,成為全球該領域的頂尖力量。

師資截至去年5月,擁有中科院院士9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0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37人

平台更是不計其數,比如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10個,省部級實驗教學中心2個……

自參加工作多年來,我時常會提及一句話:人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學術界亦不例外,你的平台起點高,接觸到的自然不同,學術事業上也有所不同。

既然認知都不在一個層次,能力發展上限就有所不同,北京大學恰是一個理想之地。

但話說回來,不是誰都能邁入學校大門,特別是錄取分數方面,基本就是各個省市「佼佼者」。

無論是家長還是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埋頭付出,因為夢想需要汗水來鋪就。

黑龍江地區為例,去年本科批物理普通類划到了705分,歷史類略低為674分

華南理工大學

如果要說華南理工表現,我願稱之為「最強黑馬」,整體排名實現較大躍升,躋身到了頂尖梯隊。

細說特色專業,包括工程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等等,尤其是工程科學學科被引次數增長23%

不過,這從來非華南理工上限,近年來科研影響力顯著提升,相信各位在平時也有所聽聞。

比如新能源、納米材料、智能製造、環境科學等領域,可以說產出大量高影響力論文。

相關學術成果,在國際學術界的引用頻次快速增長,極大地提升了學校在全球學術界的知名度。

當然,這和華南理工自身基礎有很大關係,這裡我重點強調一下師資力量。

截至去年4月,華南理工大學有教職工4511人,專任教師2606人,研究生導師2382人

各位,這是什麼概念?很多普通高等學府,所有師生人數加起來,好像也不過幾千人吧?

這就是985高校的實力,尤其在「產業學術」深度融合方面,華南理工做出了不懈努力。

包括與行業巨頭共建聯合實驗室,近三年轉化專利超500項,帶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業升級。

欣喜、動容、驕傲,因為華南理工挺進前20名,絕不止於排名突破,還意味著科研競爭的崛起。

但各位最關心的還是分數,相對於前兩所則顯得「友好」,這裡以山西地區為例進行參考。

去年,華南理工在該地理科一批A段划到了613分,文科划到了574分


這就是最新ESI排名情況,無論是清北、華南理工,還是榜單上的其他高校,全部證明著一點:

中國高校正以多元路徑、正以科研創新為驅動,加速邁向世界一流向世界學術巔峰邁進

希望在未來,會有更多中國高校有望在ESI中脫穎而出,在全球高等教育舞台上佔據重要位置!

互動話題: 你如何看待中國高校的科研實力?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