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對外發布一則重要通知,教育部已正式同意設置福建福耀科技大學。
這所備受矚目的高校首批將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製造工程、車輛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四個普通本科專業,在校生規模暫定為8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4月教育部批准設立民辦性質的西湖大學之後,時隔7年,教育部再次直接批准以大學命名的民辦高校。
在此期間,雖批複成立了多所民辦高校,但要麼以學院命名,要麼是民辦高職院校。
此次直接批複成立福耀科技大學,足見教育部對其的重視,也從側面反映出這所高校的高含金量。
既然西湖大學和福耀科技大學都具有如此高的含金量,那麼它們是否有望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行列呢?
換個角度思考,民辦高校是否有可能誕生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呢?
此前,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要推動「雙一流」建設高校本科招生擴容。
2025年,「雙一流」高校將在2024年擴招1.6萬人的基礎上,再繼續擴招2萬人。
這是否意味著在「雙一流」本科擴容的大背景下,民辦高校的發展春天即將來臨?
在我看來,以西湖大學、福耀科技大學為代表的新型民辦高校,完全具備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能力,其綜合實力甚至不遜色於一般的211大學。
以福耀科技大學為例,該校擬實行本碩博八年制貫通式培養策略,為學生鋪設了一條清晰、直接的成才大道。
學生無需在升學過程中反覆焦慮、陷入內卷,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這種新型研究型大學的辦學體制,在當下可謂屈指可數。
我大膽預測,福耀科技大學在2025年首次招生時,其在福建省內的錄取分數線將趕超福建省的頂尖高校廈門大學。
本碩博八年制的培養模式至少能節省2年時間,按照18歲左右進入大學計算,學生26歲即可博士畢業。
這個年齡階段的博士研究生,擁有巨大的年齡優勢。
在這個年紀,他們既有創造奇蹟的潛力,又有敢闖敢幹、勇於試錯的勇氣,可謂一出道即巔峰。
此外,該校小而精的培養模式、大師雲集的師資力量,以及沿海地區獨特的地域特色,都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前往海外留學繼續深造也極有可能。
與福耀科技大學類似,西湖大學這所民辦高校同樣具有顯著優勢。
相較於其他普通公辦高校,它們在資源、培養形式和性價比等方面表現更為出色。
從這些角度來看,福耀科技大學和西湖大學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大多數高校。
因此,如果下一輪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進行擴容,西湖大學入選的概率非常高。
然而,遺憾的是,目前民辦高校的辦學性質使其無法接受各級政府的撥款,這涉及到多方面的政策問題。
除非改變撥款形式,允許各級政府向民辦高校投入「雙一流」建設資金,否則民辦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一定限制。
綜上所述,以西湖大學、福耀科技大學等為代表的民辦高校,從實力上看有希望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但需要改變相應的體制機制。
對於這一觀點,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