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教育文體部公布了高新區2024年「教學新苗」評選活動,轄區學校35歲以下青年教師積极參与,據了解,學校報名教師包含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各個學科,範圍涉及初中、小學,此舉旨在推動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汲取資深教師的豐富經驗,最終反哺日常教學工作。
王天笑與孩子們交流讀書心得 李鵬攝
採訪之初,濟南高新區金谷德藝小學校長董勝向記者展示了學校的獲獎名單,王天笑、宋爽、李珂心、李茶、馬夢珂、張鑫昊、李倩倩、張潔分獲全區各自學科的「教學新苗」一等獎。獲獎的語文老師王天笑說,從報名參加比賽開始,從教材解讀到課件製作、從板貼準備到過程推敲,老師們在互動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火花,在反覆打磨里提升了專業水平。她說:「校長、老教師紛紛向我們傳授經驗,我們跟著他們學到了很多,除了收穫比賽獎項,也為自己的成長積攢了經驗。」
董勝說,作為學校,一直鼓勵青年教師積极參加全區的各項大賽,除了能夠增強信心,也能經過比拼,獲悉其他參賽教師的經驗。他說:「作為校長,希望老師們能以新苗課為契機,深耕教育沃土,努力汲取成長養料,早日成長為參天大樹,為教育事業貢獻青春力量」。
青年教師曹寧利用各種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受訪者供圖
這所學校的「鄰居」——高新區金谷小學同樣有10人獲獎。作為數學老師參賽的「90後」教師曹寧同樣收穫了一等獎。她說,性格外向的自己喜歡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參與比賽,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同行」是怎樣理解教材和推動教學工作的。
看到自己學校的青年教師獲獎,校長畢英春很是高興。她說,由於是一所年輕的學校,老師也是「90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居多,如何讓他們快速成長,成為她的心事。學校將以此次成果為新起點,持續深化對青年教師的培育工作,激勵教師們以專註之心和追求卓越的態度投入專業發展。以心無旁騖的定力鑽研教學方法,用精益求精的精神打磨每一堂課。
李奧菲與學校老師交流獲獎心得 受訪者供圖
在高新區奧龍小學,記者採訪了英語學科新苗一等獎獲得者李奧菲,她說:「作為一名小學英語老師,我始終致力於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專業發展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我積极參加教育培訓、教學研討會以及線上線下交流活動,持續更新語言知識儲備,提升教學技能。我經常與教育同行分享教學心得,探索新的教學策略和語言學習方法,以確保課堂既生動又有效。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並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鼓勵學生大膽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老師,該校副校長張甜甜在接到李奧菲要參加比賽的申請後,自己和英語教研組為李奧菲量身打造,精細化磨課,在整個過程中,每一位老師都得到了成長,她認為,這也是參加比賽的意義之一。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高新教育非常重視各個學科的均衡發展。這不僅僅體現在小學教育階段,初中學校同樣有著不凡的表現。
穆懷麗的課讓校長王晶稱讚不已 受訪者供圖
高新區東城逸家初級中學是高新區中區的一所學校,該校校長王晶介紹,本次新苗大賽,學校共計6位青年教師獲獎,語文老師邵秀,英語老師劉靖賢、王思琪,化學教師蔡婷婷,物理老師崔曉和思政課老師穆懷麗分獲各自學科的一等獎。王晶多次前往幾位參賽老師的課堂聽課,穆懷麗的授課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認為,穆懷麗的授課水平呈現出與其年齡極不相符的成熟度,她注重自我反思,充實提升自己,沉穩踏實中不乏開拓創新,堅持用多樣的方式引領學生領略思政學科的獨特魅力,針對班情打造特色的學科課堂,讓學生在積极參与體驗中、同伴探究展示中深入學習。「這樣的老師獲獎實至名歸。」王晶說。
「高新教育總是會利用各種方法,去為教師成長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就是為了讓教育更好地發展。」高新區教育文體部教研室主任李繼冶接受採訪時說。李繼冶介紹,通過「教師新苗」大賽,為青年教師積極搭建平台,讓老師們能夠互通有無,迅速成長,客觀中激發了教育發展的澎湃動力。他說,高新教育在教師成長方面也積極推動「公平、優質」,不光是主要學科,任何學科的老師都有公平發展和提升成長的機會。
李繼冶表示,除了新苗大賽,「命題大賽」也是高新教育成長的殺手鐧之一。去年12月,高新區教育文體部公布了「中小學教師專業素質大賽暨命題能力比賽」獲獎名單,當時的情形,李繼冶歷歷在目。他喜滋滋地說,通過命題大賽,讓老師們全面掌握學情,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倒逼老師研究相關要求,確保他們在吃透、吃好教材的基礎上,主動研究教學方向,以達到在日常教學中有的放矢的目的。
宋爽認為,通過各種有利於青年教師的成長途徑,自己得到了巨大提升。李鵬攝
剛剛斬獲新苗大賽一等獎的高新區金谷德藝小學青年語文教師宋爽,在去年的全區命題大賽中收穫了二等獎。她說,通過參與高新教育的系列比賽,讓自己得到了「肉眼可見」的提升。宋爽說:「高新教育搭建的平台,都是為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精心設計的,具有一定指向性。我們參加比賽,對自己的成長,對教書育人工作,對學校發展都有很深遠的意義。」
李繼冶介紹,除了以上辦法,高新教育還推出了各個學科教師都要參與的「中小學教師做題大賽暨專業技能測評活動」,通過老師做學生的試卷,來印證自己的基本功是否紮實。
李丙文與同事分享教學經驗 受訪者供圖
高新區科航路學校語文教師李丙文代表學校初中老師「出戰」。該校黨支部書記劉宗泉說,在日常教學中,李丙文非常注重教學方法和積攢經驗,這次斬獲一等獎他一點也不意外。劉宗泉說:「李老師獲獎也有一定的帶動意義和榜樣作用,我們希望她能夠和其他教師多多交流,傳授經驗,讓學校的教學氛圍越來越好。」
在課堂上,方淑斐利用吉他、鋼琴、尤克里里等樂器來調動學習興趣。受訪者供圖
除了「主課」,以「兩翼多層」來實現五育並舉的高新教育同樣也重視音、體、美等學科的教學工作。高新區泰和小學的音樂教師方淑斐就是音樂教師做題大賽一等獎的獲得者。古典吉他和音樂作曲專業出身的他,非常重視創新教學方法,在他的課堂上,孩子們紛紛「變身」音樂小高手,在音符的世界裡徜徉。該校校長姜燕曾經勉勵他說:「希望你能發揮你的專業優勢,讓孩子們愛上音樂,這也是咱們高新教育『三擁有』精神的本質內涵。」
全區有統一的比賽,學校也有自己的一些發展方法。以高新區雅文學校為例,近日,一場集體集備推進會在校長魏慶峰的主持下召開,通過調研,魏慶峰決定為學校老師量身定製自己的集備方法,充分發揮團隊優勢,定期開展深度研討活動,分享教學經驗與資源,共同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同時,鼓勵教師們創新教學思路,結合學科特點與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更具針對性和吸引力的教學方案。「一定要形成『雅文特色』,根據老師自己的特點,讓每位老師都得到切實的成長。」魏慶峰這樣囑咐各個學科的教研組長。
李繼冶說,通過實施全區、學校兩級的不同成長方案,讓高新教育成為教師成長的一片沃土,最終讓學生受益。「讓每位學生享受陽光的教育,這是我們每一位高新區教育工作者永恆的追求。」
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李鵬
記者: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