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後,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分析

期中考試後,學生和家長都會產生較大的心理波動。


大部分人會覺得有遺憾,有很多不該丟的分數;就算髮揮的不錯,也覺得自己還能更好。

這個時候,合理的歸因分析就顯得特別重要。

不少學生和家長會在考試後盯著老師問分數,或者成績一出來,就找老師分析試卷。

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考試過後老師系統梳理數據、分析考試情況,特別是具體到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分析至少需要3天時間,所以第一時間找老師分析的效果並不像想像中那樣好。

有效的試卷分析不僅需要時間的保證,更需要建立在學生自主分析的基礎上。如果學生說不出自己的問題,只聽老師給建議,且不說是否完全贊同老師的說法,有時候連老師提出的要求都無法理解,這就更沒辦法落實行動了。

怎樣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我分析?我和學生正在分步做。

01
指導學生分析試卷的方法

大部分情況下,學生和家長關注的只是分數。問完分數,焦慮一陣就過去了,但這並不有助於分析和調整。其根本原因是大家並不了解試卷分析的意義和對學習的有效影響。

教師需要下大功夫指導學生在分析試卷時做好「一查二析三找四調」的工作。

一查:查考試目的(為什麼考),考試範圍(考什麼內容),試卷中有哪些題型(怎麼考),哪些題型有新的變化(命題趨勢),哪些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哪些是能力考查,難易比例如何。

二析:對照班級均分和所處分數段(如優分段、良好段等),分析自己的得分情況。對比數據,可以分析出自己的優勢項目和困難項目;對照學習過程,分析得失的必然性。

三找:歸類查找錯題,找出哪些是平時練習過卻沒有考對的,哪些是平時見過類似題(或變式)卻沒做出來的,哪些是自己完全沒有見過的(課內、課外)。分對象查找原因,找出哪些是自己的原因(態度、審題、能力),哪些是老師的原因(態度、方法、責任感、師生關係)。

四調:根據以上三個步驟的分析,制定調整方案。學習習慣上的調整、學習態度上的調整、學習方法上的調整(文理學法的差異)、學習意志力方面的調整、與同學及家長在互動方面的調整。

02
藉助表格,發揮以考促學的目的

階段性考試的目的是檢測與調整,是通過考試促進學習(含複習)的過程。可以結合學生的能力對以下表格進行調整使用。

不要使用讓學生寫純文字版的反思小結,沒有數據和題型的支撐,學生大多分析的是套話。

03
跟進方案,推動落實

教師可結合班級特點,進行整體的教學和學習方案的調整。今天我和學生討論下來,我們班級需要做出三個方面的調整。

1. 關於做作業的順序

儘管從初一起我們就在培養學生先看書複習,再關上課本練習的習慣。但實話實說,這確實非常難堅持。通過本次測試,學生進一步意識到平時作業(有書本和筆記的支持)屬於記憶性訓練,而考試屬於理解及運用性練習,所以必須做出作業順序的調整。

我們發起了《作業順序改變挑戰書》,憑自願的原則(今晚還可以做一點選擇),有意向跨出這一步的同學,明天一起簽訂挑戰書,挑戰一個月堅持先複習再練習,後面跟進效果。

2. 關於黃金搭檔的配合

我們有兩人合作的黃金搭檔,但是本學期互動不夠穩定,想起來就動一下,沒想起來就沒有互動。之後由課代表牽頭,與同學們確認名單,然後由我在課堂上做出時間保障,每日5分鐘課堂兩兩互動。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在兩兩互動中降低標準,課後一起找老師強化面批指導。

3. 關於拓展訓練的堅持

通過本次測試,我們進一步看到閱讀能力在英語測試中的重要性,也讓相當一部分優生產生了危機感。接下來將提高同學們參加閱讀俱樂部的主動性,除了泛讀外,需加入精讀訓練和辭彙拓展過關活動。

整體分析後,我們還需要根據小題得分具體分析每個學生的情況,之後進一步細化。同時要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穩定優生,推動後進生。

來源丨沈磊的班主任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