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學生群體中出現一種新風潮——玩煙牌。煙牌由廢棄煙盒製作而成,學生們聚在一起,以空掌心擊拍地面,煙卡被掌風擊中翻面就算贏。他們還會根據香煙檔次將卡分等級,誰擁有的卡多且貴,就有炫耀資本。
這股似乎是突如其來的風潮,立刻引發了輿論的關注。對此,廣大網友抱有不同的看法。支持者認為,應該保護孩子們的童趣,況且「在遊戲里能習得遵守規則、競爭合作、統籌分析、人際交往、資源利用等能力……」;但反對者認為,煙牌來自廢棄煙盒,四處搜集、隨身收藏可能會危害學生身心健康。而且,學生在遊戲中可能會啟蒙賭博意識,並對吸煙產生興趣和好奇心。
應該說,兩邊的看法都有道理。孩子們有喜歡玩遊戲的天性,但任何事情一旦過了「度」,也有可能變味。再怎麼說,同學們過於沉迷一種遊戲,也確實有值得擔心的地方。
不過,也應該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哪一種遊戲是完美的。關鍵還在於如何去引導、規範。最近瀏陽市道吾小學就通過校長來信的方式,讓學生、家長等各方都充分表達自己的態度和立場。相信,只要能確立明確的規則,玩煙牌就不會成為很多人擔心的「洪水猛獸」。
某電商平台售賣煙牌。圖源:網路截圖
當然,關於該不該讓小學生打煙牌的大討論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當下孩子們可以一起玩的遊戲確實不多。不可否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智能設備的普及,給小朋友們帶來了越來越豐富、多元的娛樂方式。但它們大多停留在網路層面,屏幕里的遊戲雖然好玩,但終究和同學們父輩小時候的玩樂方式大有不同。
我們都會記得,童年時光里和小夥伴在街頭巷尾一起遊戲的快樂,那可能會成為每個人一生難忘的回憶,沒有什麼可以代替。與之相比,「宅」在家裡拚命按鍵盤、手機,可能是舒適的,但終究少了一些溫暖和樂趣。
小朋友正在參與工藝品製作。圖源:新華社
更重要的是,和小夥伴們玩在一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什麼是友誼,什麼是合作,什麼是互相幫助和扶持,這對孩子們的心智成熟和個性成長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常常有人感嘆,現在的孩子們有些「自我」,這是否也和童年時的經歷有關?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認識到遊戲的價值不只在於娛樂和玩耍。
其實這兩年公眾一直在關注「課間10分鐘到哪裡去了」的現象。因此這一次關於打煙牌的討論也可以讓大家重新來認識這個問題——有了課間10分鐘,該讓孩子們玩些什麼呢?
一下課就打煙牌,確實可以讓孩子們放鬆心情,不過如果真的失控,就又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可能。因此,既要尊重同學們想要遊戲的心情,又要在實踐中不斷觀察、完善,研究如何更合理、充分地利用好孩子們珍貴的遊戲時光。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