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看「綠」系列|「無廢」雄安低碳生長

新華社石家莊4月7日電(記者楊帆)記者在河北雄安新區容和悅容小學(下稱悅容小學)走訪時,在校園裡沒有看到一個垃圾箱,在教室里沒有看到一個垃圾桶。在老師引導下,才找到了「藏在」操場和教學樓角落裡的兩個垃圾分類箱。

3月28日,悅容小學教學樓內的垃圾分類箱。新華社記者 楊帆 攝

悅容小學位於雄安新區容東片區,是新區首批建成投運的學校之一,2021年12月6日首次開學,目前在校學生1200餘名。

校園裡很難找到垃圾箱的秘密,在於每名同學都會自帶小垃圾袋,綁在課桌一側,放學後帶著各自的小垃圾袋,來到垃圾分類箱,將一天產生的垃圾分類投放。

「學校好比城市的一個『細胞』,每個『細胞』都做到『無廢』,就能助力整個城市實現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悅容小學校長呂華說,「我們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讓環保理念深入同學們心中,進而推動學校與家庭、社區形成合力,共同建設『無廢城市』。」

2023年9月,悅容小學舉辦環保時裝秀活動。新華社發

2019年,雄安新區成為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之一。在大規模開發建設過程中,新區融入「無廢城市」諸多先進理念,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體系建設、建築垃圾全過程精細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

來到容東管委會龔庄社區的樹華園小區,院落乾淨整潔,春日鳥語花香。社區書記張艷介紹,社區於2022年1月建成開始回遷,現已入住1527戶、3223人,入住率達85%。

樹華園小區里沒有地面垃圾桶,只在一些日常人流密集區域設置有果皮箱和垃圾回收機。小區共有36棟住宅樓,按照每三到五棟樓為一個組團,在地下停車場集中設置了垃圾分類投放點。

「為提升社區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環境整治等方面水平,我們廣泛發動居民組建了『蒲公英志願隊』,聯合物業單位開展工作。居民積极參与環保活動,社區越來越乾淨舒適。」張艷說。

3月28日,樹華園小區地下的垃圾分類箱。新華社記者 楊帆 攝

容東片區作為雄安新區首個集中建成區,目前共啟用22個社區、102個小區,已入住4萬餘戶,地下垃圾分類投放點多達800餘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環衛事業部環衛運營負責人鄭明介紹:「垃圾分類投放點的垃圾會由運輸單位送至鄰近的多功能收集站,進行分類處置後,最終運往垃圾綜合處理設施進行最後處理。」

容東環衛設施北停車場是容東片區的兩座多功能收集站之一。這座場站在2021年10月投入運營,集垃圾轉運、環衛車輛停放充電、污水臭氣處理、大件垃圾拆解等功能於一體。目前有40多名員工,業務覆蓋周邊人口9萬人。

3月28日,工作人員在智能環衛調度系統上展開調度工作。新華社記者 楊帆 攝

在場站的智能環衛調度系統上,工作人員可以實時監測作業車輛、收運桶數、作業道路等方面情況和數據。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環衛事業部技術負責人但海均說:「有垃圾分類投放點沒有得到及時清運,工作人員線上就能處置。」

目前,該場站日均轉運處置垃圾75噸,未來雄安將有53座這樣的場站,一些更為大型的場站將建設成為「環衛綜合體」——不僅集合環衛功能,還將成為市民購物休閑的中心。

記者採訪了解到,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要求,目前雄安新區充分發揮新建城市制度創新優勢,不斷提升生活垃圾、建築垃圾、農業固體廢物、工業危險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等五類廢物精細化管理水平,各項指標相較新區「無廢城市」實施初期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3年7月,容東環衛設施北停車場俯瞰。新華社發

「今年是雄安新區『無廢城市』建設的關鍵之年,我們將進一步推進規範化管理、逐步構建全過程監管體系、推進『無廢淀泊』『無廢細胞』創建,高標準、高質量打造『無廢雄安』的樣板。」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土壤固廢輻射管理組組長孟建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