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網紅老師陳果,從火遍全網到銷聲匿跡,她跌落神壇?

「喧鬧任其喧鬧,自有我自為之,我自風情萬種,與世無爭。」

她站在鏡頭面前,從容不迫,字字鏗鏘地說出這段話。

她就是復旦老師,陳果。

在課堂中,她微駝著背,一手拿粉筆,一手插兜的閑庭信步斬獲了無數迷妹迷弟,憑著瀟洒隨性的形象和犀利的觀點吸粉無數。只要是她的課,皆座無虛席。

有聽過她的課的同學說,陳果老師講課妙語連珠,深入淺出,將本來是「大學水課」的思修課講得十分有趣且打動人心。

談人生,她說:「聽所有人的話,但是做自己的決定。」

談愛情,她說:「若愛,請深愛;若棄,請徹底。」

談孤獨,她說:「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

她的「金句」被人剪輯成視頻發到網上,贏得了全網的點贊,同時狂攬各大媒體頭條,就連央視都對她讚賞有加。

那時候,以她為代表的「高知女性」和「智性戀」等詞條常常出現在熱搜傍上。

可誰能想到,就在2019年,陳果卻被千萬網友一把推下了神壇,從火遍全網到銷聲匿跡,只因為電視節目上的一個小失誤?

陳果究竟做了什麼引髮網友眾怒的事情?

1981年,陳果出生在上海的一戶書香門第,興許是父母的教導,亦或是家庭氛圍的熏陶,陳果從小便是「別人家的孩子」,十分懂事聽話,彈得一手好琴,還靠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上海市的重點中學。

在她的前半生里,要說對她人生軌跡影響最大的人,莫過於是她的外公外婆,他們告誡她:「美麗的女人遍地都是,但智慧的女人萬里挑一,你一定要做一個有文化有內涵的女人。」

就這樣,18歲的陳果考入了復旦大學的「文科基地班」,要知道,但凡能入「基地班」的學生那都是從各個重點中學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精英。

順利進入復旦後,她不顧父母反對毅然選擇了哲學專業,憑藉深厚的知識功底和優雅的談吐陳果還當上了哲學系的學生會主席。

因為當過模特,還被學弟學妹們親切稱為「模特姐姐」。

在復旦一直讀到博士畢業,去哈佛進修了神學,又跑去了芝加哥大學修了心理學。

多樣的學習背景和中西知識文化讓她對哲學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

對復旦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的她在畢業後決定留校任教,擔任哲學老師。

如何能把知識講得生動易懂,這是擺在陳果面前的第一道難題。

私底下,她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學生們都叫她「果果」。

漸漸地,陳果不僅紅遍整個復旦,還紅遍全網,不少人把她的金句是作為人生的座右銘。

撒貝南調侃她:「你是哲學女博士,私底下有擔心過今後自己嫁不出去嗎?」

她只是笑著回答:我認為一些有成見的人通常不會要我們這種人,只有那種心胸豁達的人才是我想要尋尋覓覓的人。我們每個人的思想都不應該受到感情生活的束縛。

她活得坦然瀟洒,活得有趣,活得自信,無疑成為了當代女性獨立的典範。

但人一旦紅了起來,就總有人喜歡在暗地諷刺和貶低。

網上對陳果的厭惡聲越來越大,有人說她上思修課卻只是一味在給學生灌雞湯,一點都不現實,也有人說她上課弔兒郎當,沒有老師樣。

直到一次,在某個綜藝節目中,她將「耄耋(mào dié)」念成了「毛至」,這個失誤終於讓那些暗中的人抓住了把柄,勢必要把她拉下神壇。

牆倒眾人推,風向徹底變了,說她「學術之恥」「復旦成績造假」,鋪天蓋地的惡意謾罵撲向了陳果。

在對讀錯音一事發表了真摯的道歉後,陳果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短短時間裡,陳果的人生里經歷了從火遍全網到全網謾罵直到銷聲匿跡,要是換做任何一個普通人而言,都難以承受這般起落。

但幸運的是,她是清醒的陳果,她始終明白自己只是復旦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師,最為日常的,莫過於戴著耳機,風風火火趕去教室的路上。

滿腹經綸的學者,並不屬於利欲熏心的名利場。她的魅力和光芒不會因為一次失誤而消失,反而會促使她更加的趨於完美,網路的神壇終究不是她的歸屬,她的歸屬依然是在她的三尺講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