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書中,他們終於讀懂兒童、讀懂成長!

書香河南•報業見行動

自2015年開始到如今

河南教師讀書會周五閱讀分享

已經走過了433期

2023周五閱讀分享全新改版

以專題閱讀方式

讓閱讀朝向更深處探索

提升閱讀和思考的深度

讓更多人參與其中

2023年12月的閱讀專題是

「走近曹文軒

「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處變不驚的優雅風度。」圍繞「含淚的微笑」這一主題,我們有側重地選擇了曹文軒的《根鳥》《黑痴白痴》《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和《楓林渡》這5本書,希望從這5本書出發,走近曹文軒,了解成長。

活動中,5位領讀人從「成長主題」出發,結合身邊的真實案例、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的話題不僅具有深度、廣度,而且還有靈活性和開放性。項目組的15位老師在一次次的交流分享中,且讀且思,且思且行,形成了9萬多字的交流成果。

小師精編了這個月的主題閱讀內容,與熱愛讀書、渴望專業成長的老師們一起共享。

含淚的微笑

——書香河南•河南教師主題閱讀2023年12月月度報告

時間:2023年12月

地點:河南教師讀書會QQ群(67643920)

內容:曹文軒《根鳥》《黑痴白痴》《青銅葵花》楓林渡》

策劃:

吳帥新蔡縣河塢鄉戚樓小學)

領讀:

吳帥(新蔡縣河塢鄉戚樓小學)

黃國琳淮濱縣實驗小學)

梁波濤鎮平縣彭營鎮中心小學)

王田田(新蔡縣頓崗鄉下丕崗小學)

劉小博(新蔡縣櫟城中心小學)

跟讀:

張玉蘭永城市城關鎮勝利中學)

楊付凱遂平縣嵖岈山鎮周樓小學)

李之梅武陟縣北郭鄉城子小學)

曹新玉(新蔡縣河塢鄉戚樓小學)

周筱嵐濮陽市第八中學)

李朋利清豐縣固城鎮呂家中心小學)

楊玲鹿邑縣生鐵冢鎮第一初級中學)

01 河南教師讀書會「好書私享會」第429期

內容:曹文軒《根鳥》

時間:2023年12月1日

領讀:吳帥

話題一:這本小說給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什麼?

張玉蘭:小說開篇,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小說開篇就把我帶進了奇異而玄妙的境界,白鷹的突然出現、故意牽引、決意犧牲,都是為了讓根鳥注意自己,讓根鳥發現白布條,或者說在根鳥的心裡注入一個夢,一個離奇的、玄幻的、神秘莫測、令人神往的夢。

吳帥:看到月亮就知道作者想家了,看到丁香、細雨就知道作者有著化不開的哀愁。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著自己也踏上了這一段旅程,去和白鷹們見面,去尋找自己的夢想,那個時刻是比較激動的!根鳥首次獨自外出打獵,太陽偏西的時候還毫無收穫,少年的叛逆和倔強支使著根鳥決意要帶回一些獵物。

曹新玉: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是根鳥離開家鄉去尋找一個叫紫煙的女孩,在旅途中被人販子拐去當童工的一章。他因為輕信別人,被騙到一個地方不停的勞作,後來在一個老人的幫助下逃了出來……讀這一章讓我感覺驚心動魄,時刻為根鳥擔心,同時也讓我感嘆世上還是好人多,只要堅定心中的夢想,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話題二:你覺得《根鳥》是一部什麼主題的小說?

梁波濤:這是一部關於少年成長主題的小說,和《草房子》《紅瓦》構成了作家曹文軒的少年成長三部曲。作者用現實與虛幻相間的詩意筆調,勾勒出少年尋夢的歷程,少年根鳥,從家鄉菊坡出發,在打獵的過程當中,遇到了女孩紫煙發出的求救信號,開始踏上了尋夢之旅。在青塔,根鳥扛木頭賺來的錢被黃毛騙個精光;在鬼谷,根鳥被長腳騙去成為奴隸,替採石場搬礦;在米溪,根鳥被富家女秋蔓看上,又差點成為上門女婿;在鶯店戲院里,流連於明角金枝編織的溫柔富貴鄉里。

周筱嵐:曹文軒先生說,兒童文學不只是給孩子們帶來快樂,悲憫、悲劇,也能給孩子們帶來更豐富的感受。

黃國琳:書寫少年成長,追夢,特別適合年齡稍大的年級孩子閱讀。不過想要孩子從故事情節跳出來,思考成長、思考夢想,老師得有深度引讀。像剛才吳老師讀得那樣透,才能真把學生引進去。

話題三:從教師的角度你如何看待這部小說?

吳帥:追夢的過程是艱辛的,這中間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阻力,有來自個人的,有來自他人的。畢竟生活中有夢想、有追求的人不是太多,在眾多不理解自己的人中,一味地堅持自己的夢想就會被認為是另類,是瘋子。

張玉蘭:就像今年年初加入河南教師讀書會,我也是掙脫了很多束縛,也是渴望身邊多一些,可以引領自己的貴人。鬼谷之於根鳥的挫折,是有形的。而我們教師的挫折似乎是無形的,但我能分明地真切地感覺得到。

黃國琳:從老師的角度讀《根鳥》,就要思考學生閱讀這本書弄收穫什麼。讀書的角度可以很多。比如,小說的5個場景:菊坡、青塔、鬼谷、米溪、鶯店,每個場景中的根鳥經歷了什麼,現實生活生活中代表著什麼……每一個場景、人物、情節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都有著特定的象徵和寓意,都是對現實世界的高度凝練。都可以成為交流點、練筆點。

02 河南教師讀書會「好書私享會」第430期

內容:曹文軒《黑痴白痴》

時間:2023年12月8日

領讀:黃國琳

話題一:丁丁當當是個傻子形象,媽媽走了,爸爸死了,弟弟丟了,「凄凄慘慘戚戚」,你如何看待這樣的情節設置?

黃國琳:因為小說本身塑造的就是傻子形象,設定丁丁當當傻子,是小說需要;因視力問題,奶奶買鈴鐺給倆娃戴很合理。倆孩子丟了一個,另一個去找,然後就生髮了一系列故事。尋找的過程以鈴鐺為線索,為執念,是小說情節需要,設計是很合理。

李之梅:曹文軒老師曾經說過:「只有在孩子的童年事情經歷過苦難,他長大之後才能夠在面對苦難時從容面對。」曹文軒老師作品中的苦難,讓現在這些沒有經歷過苦難的孩子們,在閱讀苦難的過程中,通過主人公的苦難童年,去學會從容面對自己生活經歷中的苦難。

楊付凱:人間的苦,好像都集中在了丁旺一家。但是爸爸,奶奶沒有被苦難壓倒。文中寫到爸爸去世後,奶奶像棵樹一樣,紮根在油麻地的土地上,顯得更加蒼勁。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重要的是面對苦難的勇氣,解決苦難的決心!

話題二:曹文軒序言里說幽默是「當笑在嘴唇如水波漾開時,淚珠正從眼眶裡盈盈欲出」你覺得書中體現出這樣的「幽默」了嗎?

黃國琳:這是曹文軒特有的風格。走出困難,快速成長。他經歷過童年的艱辛,所以小時候的他就早早體味到了人間百態,磨練了自己的意志。曹文軒曾說,他的創作都來自童年生活深刻的記憶。不過他童年的記憶更多體現在《草房子》里。

吳帥:他們有他們的世界,我們看不懂,但他們也同樣不明白其他人的世界,我個人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含淚的微笑,比如丁丁當當玩火燒毀了鄉親的麥田,村民怒不可遏,而他們卻感到好玩、開心,讀來令人心酸。

楊玲:一個總是被忽視、被嘲笑的群體,出現在作品裡,不僅僅是作家獨特的視角,更有其敏銳的觀察和心理共情。在苦難的生活里,捕捉一星半點的意外之喜,在苦水般的生活里調進一絲絲糖汁,讓黑暗裡透進一星光。

話題三:作為老師,以本書作為班級共讀書目時,應該如何有效推進閱讀?

張玉蘭:1.細看封面和小說插圖;2.閱讀序言和內容簡介;3.瀏覽目錄並試猜情節;4.細讀故事並明確主旨。

黃國琳:我的閱讀單前面部分都是促進學生閱讀,了解內容,每一張閱讀單我都設有小練筆。1-7章,我這樣設置:丁丁出生時最幸福的媽媽,在丁丁成長過程中,打他屁股,把他關在家裡不讓他出去,自己從漂亮到憔悴,神情從喜悅到木然,到自癱坐在地上……面對這樣一位媽媽,你有什麼話想對她說?可以《丁丁媽媽,我想對你說》,也可自擬題目,完成對話。

吳帥:我打算以點帶面,由一本書帶動一套書的閱讀,正好我買的有一套完整版的丁丁當當系列圖書。

03 河南教師讀書會「好書私享會」第431期

內容:曹文軒《青銅葵花》

時間:2023年12月15日

領讀:梁波濤

話題一:青銅葵花是書本的題目,也是人物的名字,更是某種象徵,你怎樣看待他們?怎樣看待他們經歷的苦難?

張玉蘭:「青銅葵花」是書名;是人物的名字:男孩青銅和女孩葵花;是葵花父親用青銅做的葵花雕塑;也象徵著堅韌不拔、樂觀向上的美好品質。

黃國琳:青銅,想著它的材質,堅硬,清冷,自然象徵著品格的堅毅堅強,小說中的男孩青銅果然也是極其堅強,甚至堅韌的,能赤腳走雪地,賣掉腳上的蘆花鞋,非同一般的品性。

梁波濤:青銅雖然殘疾,但是他的內心卻是比較靈動的,他很倔強,擁有著高強度的自尊,面對著生活中的苦難,和人生境遇中的委屈,挫折,有著不服輸的勁兒。這個男孩有著男子漢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引領並且激勵著他,對這個貧窮的家庭保有責任和夢想,繼續勇敢下去。

話題二:故事裡出現許多鄉親,你怎樣看待在苦難重壓下的那些鄉親們?有哪些令你感動的細節?

吳帥:《蘆花鞋》這個章節中,青銅在雪地中守著蘆花鞋時硬是被兩個鄉親強行架到屋裡取暖,這是一種多麼善良的人性啊!

梁波濤:奶奶其實就是這塊土地上最肥碩的花朵,她用生命在苦難的大麥地上開出了愛的花朵,溫暖的花朵,為這個家裡的兩個孩子做了榜樣,豎了風骨,使得她眼皮下成長起來的青銅葵花,和她一樣,成為心中裝著愛,裝著溫暖,裝著關懷,裝著對美好日子的期盼的健康的花朵!

李之梅:這個故事的寫作背景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個時代的鄉村,人們的生活僅僅顧得住溫飽,但彼此之間都有一顆溫暖善良的心。一人有難,大家齊幫,整個作品中展現出的人性的善良和熱情,帶給我們無限的感動。

話題三:整部作品中,彰顯出來的人性都是閃亮的,但也有一些細節,放在當下的環境中,覺得不合適,你有自己的發現嗎?

張玉蘭:「蘆花鞋」一章,青銅在賣完100雙蘆花鞋後,又有一人想買蘆花鞋,青銅經過一番思索竟然把腳上的蘆花鞋脫掉賣給了人家,赤腳跋涉冰天雪地回到家。蘆花鞋賣的錢是很重要,但是自己的健康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一旦到家後有了感冒發燒或腳被凍傷,豈是一雙蘆花鞋能夠彌補的。

李朋利:葵花獨自外出,也不告訴家裡人就去掙錢,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放在現在卻是與安全教育相違背的。

李之梅:青銅獨自撐船去蘆葦叢中捉螢火蟲,給妹妹做南瓜燈學習。故事情節非常感人,但放在今天不一定合適,尤其是夏天,學校整天發簡訊不讓孩子去河邊玩耍,謹防發生溺水事故。

04 河南教師讀書會「好書私享會」第432期

內容:曹文軒《山羊不吃天堂草》

時間:2023年12月22日

領讀:王田田

話題一:讀完這本書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王田田:這本書中塑造了許多人物形象,不管是明子、黑罐、三和尚這些主要人物,還是紫薇、鴨子出場並不多的次要人物,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並沒有一味地闡述真善美,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主角光環」,書中的每一個人物性格有優點,亦有缺陷,會犯錯,會難為情,會為自己的某個決定而懊悔。每一個人物都獨具特色,又富有很濃厚的生活氣息。在眾多人物中,我覺得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就是明子的個性。

吳帥:當我讀到明子懷揣著一千元定金獨自走在曾經和三和尚他們一起去過的那個湖邊時,明子的一系列心理活動讓我想起了列夫托爾斯泰的《窮人》的寫法,也想到了《復活》的相關情節。

張玉蘭:明子在一位熱情中年婦女的幫助下接了一樁大活,定金就拿到了整整一千元。明子把錢揣到貼身衣服的口袋裡,還用別針封了口。但他的心卻不安分起來。經歷激烈的心理鬥爭之後,明子堅定了「跑掉」的念頭。但,應有盡有的女子進教堂是為了幹什麼,讓明子迷惑了。他雖然不能透徹的理解為什麼,卻也獲得了一個啟示: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些錢買不到的東西……他想不太明白,他知道家裡是多麼需要這筆錢呀!

話題二:從明子幫助紫薇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王田田:紫薇與明子,兩個人無論從生長環境還是學識方面,都有著天壤之別。在明子的成長環境里,雖與飢餓貧窮為伴,但也在鄉野中生活的自由自在,快樂隨心,塑造了他洒脫率真的性格特徵。

梁波濤:這樣我想到了青春期這個詞兒,想到了青春萌動這個詞兒。從農村出來的明子,因為出身於農村的問題,多少有些自卑,在遇到輪椅上的紫薇後,以為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在付出了精力,付出了時間,付出了行動之後,甚至是付出了一顆青春懵懂的心思之後,以為可以更進一層之後,卻遭遇了一場嚴霜!

楊付凱:紫薇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明子當成朋友,只是傾訴的工具。她讓明子去摘蘆花不管明子的寒冷,她理所當然認為該給明子200元的報酬!

話題三:這本書的名字的《山羊不吃天堂草》,可一直快到最後才講述這個故事,這樣的情節安排有什麼作用?「天堂草」在這本書中又有什麼象徵意義?

張玉蘭:書名《山羊不吃天堂草》,直到最後才講述這個故事,從情節安排的角度來講,這是採用倒敘的敘事方式,也稱結尾點題,給讀者恍然大悟、豁然開朗之感,創造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閱讀效果。使全書中明子的很多行為有了著落、有了依託。

王田田:這個情節放在最後,也是對主題的深入挖掘。在小說中,明子因為家庭貧困,而承載全家希望的羊群又一夜之間轟然倒下,不得不隨木匠師傅和師兄外出務工。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處處受到歧視。在這個過程中,明子經歷了許多磨難和挫折,也認識到了生活的殘酷和無情。而山羊不吃天堂草的情節,正是對這種生活態度的象徵。山羊代表著明子等底層人民,他們雖然生活在苦難中,但仍然堅守自己的底線和尊嚴,不願意接受不屬於自己的人間美味——「天堂草」。

梁波濤:我想到了當下的打工人,因為城市的生活節奏快,處處布滿了商機,三和尚帶著黑罐和明子也來到了城市裡,想尋得一份掙錢的機緣。一件傢具幾百元可以掙錢,撿破爛可以掙錢,從工廠里拿木才可以掙錢,買彩票甚至也可以掙錢,就連對一個女孩子好,也能夠換錢。這些能夠換錢的事情,是不是都可以算作羊兒們不吃的天堂草?都可以稱之為對這師徒三人的誘惑?

05 河南教師讀書會「好書私享會」第433期

內容:曹文軒《楓林渡》

時間:2023年12月29日

領讀:劉小博

話題一:你認為《楓林渡》這本小說中的高牆指的是什麼?

劉小博:高牆有有形的高牆,有無形的高牆。在閱讀的過程中,你看到了什麼呢?有形的高牆是藍藍和奶奶剛來到城裡的家時眼前看到的院牆。在奶奶家時,奶奶家的院牆很簡單,是用籬笆圍起來的圍欄,也不高,奶奶可以站在院子里與院子外面的鄰居說話。而來到城裡的家時,眼前的院牆,是用一種很大、很厚、很結實,看上去很沉的磚頭壘成,牆很高很高,要仰起頭來才能看到牆頭,一副要與整個世界完全隔絕的樣子,這與奶奶家簡簡單單的院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吳帥:我覺得這裡的高牆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外婆家的院牆很高大,畢竟外婆是一市之長,住的院子屬於高門大院。

李之梅:我認為小說中的高牆表面上指市長小院的那堵磚牆,實際上指城鄉之間、市長小院和大雜院之間、童童和高小雨、毛毛之間的溝壑和隔膜。

話題二:《楓林渡》這本小說里,你最喜歡的人物是誰?

劉小博:在說到最喜歡的人之前,我準備先說說本書我最不喜歡的一個人物:媽媽。媽媽這個人物,她給我的印象就是比較虛榮,愛面子,看不起大雜院的孩子,高傲自大,注重身份,歧視底層人。同時她的教育理念也是扭曲的,對於自己在邊疆生下的從小受苦的孩子童童,她不允許任何人欺負兒子,不許別人說他不好。正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子,童童也日漸變得更媽媽一樣高傲。連外婆都說,媽媽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

梁波濤:兩位老人都包含著仁愛之心,兩位老人對孩子都包含著養育之情,他們用語言和行動,感染著,影響著,改變著成長中的童童。正是因為有了她們,這個故事才更加的溫暖,更加的讓人感動。想到了《青銅葵花》當中的奶奶,想到了《丁丁當當》中的奶奶,想到了《草房子》當中的奶奶,這些奶奶是我們中國孩子的奶奶呀!

李之梅: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稻虎哥,他讓我想到了《青銅葵花》中的青銅,幾乎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妹妹,給藍藍做南瓜燈,帶妹妹去看馬戲團表演,返回的路上遇到風雨,撐船的竹竿丟失,稻虎哥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把纜繩一圈圈纏在自己身體上,用游泳本領拽著小船前行。

話題三:從教師的角度,你如何看待這本小說?

吳帥: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我們要關注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需求,不能以「我這是為你好」為幌子去做一些傷害孩子的事。就像我剛才說的我讓我的兩個孩子按照我的想當然去學習一種樂器一樣,我喜歡的並不是孩子喜歡的,如果我了解孩子的需求讓我兒子學樂高,學乒乓球,結果一定是不一樣的。

劉小博:媽媽不允許藍藍和弟弟童童走出院牆,和大雜院的孩子們「廝混」。媽媽急迫地想要補償藍藍十年來缺失的母愛,想要把「土孩子」藍藍變成她心中所希望的淑女,想要遠離在她眼中一切的「低下」。媽媽厭惡一切妨礙她與藍藍親近的事物,他們大多數來自楓林渡,比如短尾巴貓,比如發小稻虎哥,比如奶奶。

李之梅:正如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所說:「我們已經走了很遠,卻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走著走著,我們就逐漸丟失了初心,忘記了使命。

王田田:這一個月以來,我接觸到了更多曹文軒老師的作品,並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通過各位老師的領讀,我對曹文軒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深深地沉浸在曹文軒所構建的世界裡。我彷彿也走進了那些水鄉小鎮、那片金黃的麥田,感受到那些孩子們純真的心靈。同時也將我帶入一種美好的遐想,使我對生活充滿了憧憬。

曹新玉:在12月的共讀中,不但讓我讀到了多本優秀感人的書籍,也讓我見識到了多位優秀的讀書大咖。他們對書籍不僅熱愛善讀,而且分析問題眼光獨到,深入透徹,還能做到對某本書或某個片段反覆讀、精讀。這些都是我應該向他們學習的地方。

張玉蘭:隨著十二月項目組專題的結束,2023畫上了句號,很慶幸自己堅定跟讀曹文軒專題,5個周10本書,我沉浸在曹文軒式的苦難和溫情里,讀故事,察人性,悟教育,理寫法。在故事裡被感動,在人性里辨真偽,在教育中觀自己,在寫法上增技能。曹文軒「唯美」文學,真美!

劉小博:通過參與這5本書的跟讀,我認識到幸福與溫暖就藏在日常生活的小細節里,不要過於追求「高大上」的東西,而忽略了身邊最美好的溫情。我們漫長的人生常常就潛藏在須臾之間,比功名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身邊人的開懷大笑,比利祿更值得我們爭奪的是與親人間的互相陪伴。珍惜時光,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珍惜自己,去做一個幸福的人吧!

河南教師讀書會

每周五分享與您相約

2024年1月

一起走進「世界歷險小說」

約起來吧!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註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