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初中孩子能夠成為學霸,甚至在高年級高中還能...

什麼樣的初中孩子能夠成為學霸,甚至在高年級高中還能夠保持在學霸這個行列?其實無非就以下四種,或者介於這四種之間,我說一下每種孩子他的優點或者缺點是什麼,應該怎麼去彌補。

一是學習天賦好的孩子,很多知識點看一眼就理解,理解了就會用。說簡單一點,就是比較聰明的孩子,這種孩子優點不需要說,缺點也很明顯,因為你要靠天賦,那你的學習天賦就一定要足夠好,好到能夠支撐你一路完成高考之後,當然這就是天使玩。但是你如果只是有點天賦,而天賦又沒有那麼強。比如孩子學小學初一的數學,覺得很簡單,隨便學聽個課不寫作業都能夠得高分,但是學到初二、初三或者學到高中,天賦不夠用了,那就尷尬了,再加上他們自己本身又沒有什麼學習方法,又習慣了周圍人都誇他聰明,所以一旦沒有人誇了,受挫了,很難再爬的上來,基本上所有初中成績好,到高中就拉胯的特別厲害的,就是純粹吃天賦的這種類型,像這種孩子重在培養孩子的逆商,也就是抗挫折的能力。比如說平時可以讓孩子多去做一些數學、物理的難題,讓他對學習有一種敬畏之心,鼓勵孩子利用自己的天賦提前學,去發展各科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這樣的話有各科的學習能力作為保障,孩子不容易到高年級受挫。

然後第二種就是學習習慣好的孩子,比如說每天能夠堅持什麼時間預習,什麼時間複習,刷題,自主拓展,反正我每天就按部就班做好該做的那些事情。其實不要小看這種習慣好的孩子,因為日積月累下來是可以量變產生質變的。做孩子的優點就是因為習慣好,孩子不會有特別大的情緒波動,哪怕一次考差了,人家難過,一會兒該做什麼事情又去繼續做,自然不會突然成績斷崖式下滑。但是缺點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容易缺乏反思和調整,比如我堅持做的這個事情,如果突然知識點變難了,沒效果了怎麼辦?那我需不需要調整?但是這種孩子大部分他又不願意思考如何調整,因為形成習慣的人本身就很固執,缺乏靈活性,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孩子每天給自己留十到20分鐘的時間去統。嗯,記自己學習上的問題,細化到具體知識點是哪一塊兒知識比較薄弱,哪一塊能力有待加強,然後我們再去針對性的去做學習計劃,把一些沒有效果的事情去掉,確保你做的事情都是有針對性的,而不是盲目,因為習慣了,所以這麼做。

然後第三種就是學習方法好的孩子,這種孩子跟學習天賦好的孩子很類似,都是學習效率很高的類型,但是區別就在於他們不會認為是自己很牛,而是他們的方法很牛,所以他們能夠接受各種方法,只要你的方法比我原來的好就行。所以人家能夠通過不斷調整驗證,去找到各科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那自然他們學東西就很快。比如今天有個抖音的家長就說他小孩很服我,雖然沒有見過我,但是他用我的方法學的很輕鬆,這種孩子有點就是有獨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夠不斷反思調整,自然就不容易被挫折擊敗,但是缺點就是有些孩子太迷信方法學習效率,所以本身就懶,而且學習習慣很差。導致一些文科這很菜,我以前有個高中學生,他數學物理都是高分,化學英語這種就很一般,因為他根本就不想背,習慣又差,他甚至問我如何可以不背單詞短語,能夠把英語弄到一百三以上,你聽聽他問的什麼話嘛。所以這種孩子其實就是抓學習習慣,克服懶的毛病,每天必須要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就用來做那些他認為很枯燥的事情。

然後第四種就是家長懂教育規劃,懂教育的親子關係好,孩子也能夠接受家長的學習建議。這樣的孩子因為規劃的好,比如孩子初一把數學、英語學的很拔尖的水平,然後到初二、初三這兩科開始變難了,其他孩子學的很費力,他反而異軍突起,成為優等生。這種孩子的優點就是他總是能夠未雨綢繆,在問題發生之前去解決,所以孩子本身學習壓力很小,而且親子關係好,孩子的情緒穩定性也比較高,但是缺點就是費媽也就是對家長要求很高,首先家長教育認知就要好,而且願意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都去跟他溝通,讓孩子願意去配合。其實我覺得一個真正到高中階段都能夠持續厲害的學霸,以上四種特點至少應該有兩三種以上的綜合,這樣孩子持續優秀的概率會更大。

我高考695分考入清華大學,原學某思s級教師,十二年教學經驗,所帶學生清北率10%,我的初中數學視頻及教學經驗都匯總在我出版的一本初中數學解決方案里,含有初一到初三的全部知識點純乾貨講解,常見題型的解法視頻講既然,經典常考題目的每道題的視頻講解,非常適合自學初中數學使用,如果你想提升數學能力或者想付出努力逆轉數學劣勢,請把力氣用在這本書上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