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提出「實施教育提質工程,打造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發展目標。全市教育系統緊緊圍繞目標要求,發揚「不服輸、敢爭先」的精氣神,聚焦學有優教、教有優校、校有優師「三優建設」,實施黨建引領、質量提升、隊伍提能、條件改善、改革賦能「五項行動」,全市教育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教育質量連年攀升。今年11名學子被清華、北大錄取,40名學子考入航空航天、軍事院校,1136名學子走進雙一流高校……
仲夏廣元,桃李芬芳。翻看廣元市民七月份的朋友圈,廣元教育捷報頻傳喜訊連連:全市高考三項重要指標再創歷史新高,文考本科和藝體本科上線11317人,較去年凈增1338人,增長11.8%;一本上線2927人,較去年凈增301人,增長11.5%;600分以上特優生470人,較去年增加102人,增長27.7%!
今年高考,考得好,錄取更好。11名學子被清華、北大錄取!40名學子被航空航天、軍事院校錄取,1136名學子被雙一流高校錄取……
全市職業教育發展取得新突破。我市職業院校教師編寫的36種教材入選「十四五」國家級、省級規劃教材,入選數量創歷史新高;在全省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31項,獲獎總數居全省市州前列;獲評全省中職「三名工程」學校五星名學校2所(全省共評10所);職業院校打造鋁基新材料、建材家居、康養農旅等精品特色專業21個,為再造一個「工業廣元」付諸教育行動。
一組組數據、一個個獎項,印證了我市大力實施教育提質工程的初步成效,也見證了大力發展優質教育的顯著實績。
把舵定向
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要為人民服務、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在廣元高質量發展中,如何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兜牢民生底線,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提出,打造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市委八屆六次全會強調,要推進教育全面提質。市委、市政府相繼出台《廣元教育現代化2035行動綱要》《廣元市「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政策,為全市教育事業改革發展謀篇布局、把舵定向;制定《廣元市深入實施教育提質工程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廣元市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廣元市創建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國家實驗區實施方案》等措施,為全市基礎教育發展明確路徑、指明方向。
市委、市政府將召開教育發展大會,謀劃安排未來教育高質量發展。強調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著力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切實推動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資源更加優質。全市上下要以更強烈的擔當、更務實的舉措、更堅決的態度、更鮮明的導向奮力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教育高位均衡、全域優質,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學校調研指導,解決具體困難和實際問題,籌劃「愛·圓夢」家庭困難大學生資助儀式,全市及有關方面140家企業和團體積极參与,籌款1017.69萬元,幫助學生1100餘名。
為推進廣元中學高質量發展,市政府出台針對廣元中學自主辦學、名師引培等六項具體管用、針對性強的措施,公開招聘、引進、選聘優秀重點院校研究生39人,評選校內高考學科帶頭人40人,為廣元中學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活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各縣區積極行動。「蒼中五條」「昭化二十五條」「青川十條」「朝中七條」等舉措相繼出台,持續強力推進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
市政府設立專項激勵經費,每年投入600萬元高中教育發展專項經費,80萬元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旗幟鮮明地表彰獎勵在推進高中教育優質發展中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充分激發了學校和教師的幹事激情和創業熱情。
市人大、市政協對教育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每年都進行專題調研。發改、財政、人社、住建、自然資源、公安、市場監管、宣傳等部門對教育改革發展給予全力配合與支持,在經費投入、項目建設、土地審批、規費減免、教育人才引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整治等方面優先落實。
全市教育系統務實擔當作為,集智聚力推動教育質量再上新台階。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90.3%,公辦園佔比56.6%,高於省定目標任務;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入推進,成為全省繼成都市後全省第二個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突出高中優質發展,優質高中集群建設加快推進;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職業示範校、名學校佔比達60%。
廣元教育的吸引力、美譽度不斷提升,近年來,市外在廣就讀學生持續增長,達到5.28萬人。
保障投入
教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堅持用市城區黃金地塊發展教育。近五年,市城區新增規劃教育用地400餘畝,用於新建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
2023年秋,廣元中學新建學生宿舍樓投用,新增床位470個,有效緩解了學生住宿緊張問題。今年,市主城區學校實施教育建設項目40個,總投資28.87億元,預計新增學位1740餘個。
在廣元各級各類校園,一座座教學樓拔地而起,教育教學改革智慧碰撞,處處迸發出青春活力,師生們臉上寫滿幸福。各級黨委政府圍繞實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優質、職業教育多元現代、完善特殊教育服務保障五大行動,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教育投入連年遞增,實現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
給政策重教、用好地建校、引人才從教,廣元人都能直觀地感受到廣元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效。
近三年,全市通過「教育強國」「義教能力提升」等項目爭取資金9.73億元,新改擴建校舍33萬餘平方米;市縣財政投入1.1億元實施「萬件桌椅床改善計劃」「中小學生熱水澡計劃」等計劃;677所學校完成校園封閉管理等校園安防建設6個100%任務;全市學校食堂完成「明廚亮灶」工程建設;學校網路「班班通」設施配備率100%,教育信息化初步實現。
2023年,蒼溪縣實施億元以上教育重大項目4個,總投資近11億元;改擴建項目80餘個,總投資近6000萬元。總投資約2億元的江南初級中學校已建成投用,今秋開設48個教學班,新增學位2280個。
利州區全力支持廣元市川師大萬達中學創建省級示範高中工作,區政府加大投入用於辦學條件及校園文化建設提質升級。
青川第一高級中學爭取「教育強國推進工程」資金820萬元,改建塑膠跑道、人工草皮足球場、硅PU籃球場等運動場地約11000平方米。
劍州中學爭取資金1350萬元改建教學綜合樓及學生宿舍建設。
如今,廣元中學、市八二一中學、萬達中學等24所高中學校投入3.2億餘元,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保障,全市所有學校配備了電教設備,實驗室、儀器室裝備達到或超過部頒一類標準,圖書閱覽室條件得到改善。不少學校重新整修了運動場,還新建了一批餐廳,添置了餐桌和餐凳。
廣元高起點規劃、大手筆投入,全面啟動佔地10000畝的三江職教園。職教園以「產城教融合」為理念,以「建成面向川陝甘結合部、輻射西部,集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技術研發、雙創孵化為一體的示範性、現代化職教園區和技能技術人才宜學宜業集聚區」為目標,規劃入園職業院校5所,在校學生5萬人。建設竣工投入使用後,將大幅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我市職業教育在川陝甘區域的競爭力、影響力。
投資2.6億元的川北幼專新建產教融合、圖書館、校史館項目;投資2.7億元的利州中專產教融合建設項目;投資2億元的廣元職高產教融合實訓中心建設項目;投資3.9億元的廣元市綜合性示範實踐基地二期項目;投資4.5億元的廣元中核職業技術學院擴建項目……一大批重大教育項目先後實施,全市城鄉辦學條件正在發生顯著變化。
一年來,廣元中學、廣元外國語學校、廣元天立學校、萬達中學、蒼溪中學、劍閣中學、旺蒼中學、劍門關高級中學等現代化高中的辦學理念、辦學條件、育人環境和文化氛圍得到快速提升和優化。
強基固本
打造高素質教育人才隊伍
「杜老師,謝謝您和母校的精心培育,讓我圓夢理想大學和心儀專業!」8月14日,廣元中學高三畢業生羅子欽帶著他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以及手寫的《致廣元中學的一封感謝信》返回母校,和老師們一起分享他被大學錄取的喜悅。
「鍾老師,感謝您,我被北京大學錄取了!」「鍾老師,感謝您,我被清華大學錄取了!」……這個夏天,廣元外國語學校教師鍾小平收到不少學生髮來的感謝。「你們在大學校園裡,繼續加油,繼續努力,爭取更大進步。」鍾小平對他們在新校園裡的學習生活同樣寄予厚望。
「廣元重視人才,學校關心教師,學生努力上進。」這位來自南充的名師鍾小平由衷感慨,在廣元教書育人,讓他很有成就感,生活也很舒心。
無獨有偶。廣元中學從陝西引進的高考備考指導名師徐舟對廣元的教育環境也非常滿意。「在廣中這個大家庭,大家友好相處,學生樂學,教師樂教,教書育人環境很好。」徐舟如是說。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在廣元,像鍾小平、徐舟這樣從外地引進的名師還有很多。來自巴中的名師翟慧娜,現就職於廣元中學;來自江油的名師唐克雲,現就職於廣元外國語學校;來自河北衡水的名師姜尚真,現供職於廣元天立學校;來自山東的名師李春華,現就職於川師大萬達中學;來自陝西洋縣的物理名師劉小剛,現就職於旺蒼博駿公學;來自廣東東莞的名師劉秀華,現就職於劍門關天立學校;來自江油的名師母天華,現就職於蒼溪天立學校……他們在廣元快樂從教,開心工作。
近年來,全市從山東、河南、河北、重慶、成都、綿陽等省內外引進335名特優名教師,招引200名碩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186名公費師範生以及96名機加、烹飪、茶藝、雕刻等職業教育緊缺專業人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
市委、市政府實施新時代「蜀道英才計劃」,對於引進的名師、碩士、博士全部兌現了安家補助和工作補助費。持續實施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三名工程」,評選「廣元名師」378名,建設名師工作室284個,組建學習共同體,輻射孵化2200餘名青年骨幹教師專業成長。全市已建成教師周轉房4416套。2023年,推進實施教師周轉房、教師保租房項目2301套,解決教師後顧之憂。
7月11日至20日,各縣區和市直屬高中學校2800餘名教師利用暑假休息時間,集中開展新課程培訓,研究教材教法,為決勝高考秣馬厲兵。
著力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廣泛開展國、省、市、縣、校五級培訓,每年落實培訓經費3000餘萬元,通過高級研修、專題培訓等各類培訓項目,年均培訓教師8000餘人次。
「以核工業精神立德,用八二一故事修身,講述師德師風故事,向身邊榜樣學習,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奉獻青春育英才……」今年暑期,市八二一中學按市教育局統一部署,積極開展「立德修身·行為示範」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因地制宜,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大力弘揚先進典型,挖掘選拔一批教育系統道德模範,相繼開展「最美鄉村教師」「廣元教育之星」「立德樹人關愛學生好老師」評選表彰活動,先後有450餘名教師被表彰為全國、全省優秀教師、師德模範和先進教育工作者。
奮楫篤行
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駛入快車道
今年暑假,利州區范家小學開展暑期託管,陸續吸引了北京、上海、蘇州等城市的34名孩子前來「蹭課」。范家小學這所小微農村學校,因具有特色辦學理念、班家文化以及研發的校本課程實踐豐富,受到全國各地教育專家、學者、學生家長的青睞,成為我市建設100所「最美鄉村學校」成果見證之一。
同樣的優質教育,還體現在鄉村教育的「柏楊現象」上。今年7月,蒼溪縣柏楊小學校園鼓樂喧天,彩旗招展,廣大學生家長紛紛向學校送來錦旗,感謝老師對孩子的精心教育培養,祝賀學校取得優異辦學業績。從750人到1015人,連續三年,蒼溪縣柏楊小學在校學生不減反增,學校以優異的育人質量和良好的社會口碑吸引了成都、綿陽、重慶、巴中等地學生慕名就讀。學校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管理,育人質量連續6年榮獲全縣「一等獎」,市內外專家、學者紛紛前往考察學習,柏楊小學被譽為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柏楊現象」。
今年暑期,投入500餘萬元的全市首所鄉村全寄宿制學校——旺蒼縣高陽鄉村兒童成長中心建成投用。全寄宿制學校招收有全寄宿需求及孤兒等6至12周歲學齡兒童,將有效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假期無人看護問題,實現「讓家長在外安心工作、讓學生在校健康成長」目標,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7月1日,劍門關高中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等5個學科15名教師,分別與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開展「青藍工程」結對活動,建設學科特色課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室建設和實驗課開展等全方位助力學科成長。
積極推進實施省內優質高中組團結對發展,推進北京化工大學託管幫扶劍門關高中、廣安幫扶劍州中學、資陽幫扶旺蒼東城中學、綿陽實驗高中幫扶市實驗中學、科學城一中幫扶八二一中學、廣元中學幫扶蒼溪實驗中學、廣元外國語學校幫扶青川一中,藉助省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教育提質工程,精準施策推動高中學校開創新局面。開展教育提質專題研究,釐清問題短板,明確奮鬥目標,靶向施策,精準發力。推進普通高中內涵發展和品質提升,廣元中學、廣元外國語學校、廣元天立學校、蒼溪中學、旺蒼中學、劍閣中學、萬達中學等一批辦學質量優異、社會普遍認可的優質高中不斷湧現,學校普通高中優質集群進一步擴大。全市新培育省級示範普通高中6所,全市省級示範普通高中學校達10所,省級示範學校數量與毗鄰的漢中市、隴南市、巴中市等地市相比優勢凸顯。培育國家級示範中等職業學校3所,建成省級優質高職院校1所、省級中職示範校3所,建設省級「雙高計劃」高職學校1所、省級「三名工程」中職學校7所,國省重點、示範中職學校佔比達60%,「三名工程」中職學校佔比居全省第一。
走進新時代,揚帆再啟航。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永遠的民心工程。全市教育系統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搶抓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新高考綜合改革、「縣中振興」和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等重大機遇,研究出台一批政策措施,推進實施一批重大教育項目,深入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籌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優質、快速發展,全力以赴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不斷增強在川陝甘結合部城市的影響力、競爭力,為廣元早日建成川陝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貢獻教育力量!
汪江婷
編輯:羅傑 實習校對:何泓岑
責編:程朱榮 編委:楊俸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