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職業學院:優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賦能智能製造產業提質升級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8日訊 8月28日下午,山東省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上通報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市縣、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考核前10名學校及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和教材獎獲獎情況,濰坊市、臨沂市、五蓮縣、德州交通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濟南職業學院、煙台職業學院、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8個單位作了交流發言。以下是濟南職業學院在本次工作會議的發言。

優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賦能智能製造產業提質升級

近年來,濟南職業學院圍繞智能製造產業需求,堅持三個導向,突出四個重點,不斷優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賦能產業提質升級。

堅持三個導向,擔當育才之責。一是堅持服務導向。積極有效對接作為山東省十強產業、濟南市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的智能製造產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撐。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職業教育智能製造人才培養目標不明晰、培養方式難以有效提升學生多崗位勝任力、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難以滿足企業對新技術技能的要求等問題,著力破解人才供給與需求難以有效匹配的難題。三是堅持發展導向。圍繞增強崗位適應性、崗位遷移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提高道德品質、職業素養,強化德技並修,促進人才全面發展,做到既適應企業用人標準,又成就學生精彩人生。

突出四個重點,探索育才之道。一是立德為先引領人才全面發展。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品質與價值觀、職業道德與素養創新納入崗位勝任力六維模型,以實施全環境育人為主線,落實90項任務,推動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實踐育人等同向同步發力,統籌開展「五融六化一打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工業文明博物館建設、「濟職義工」志願服務等特色創新工作,厚植產業人才政治思想品德根基。二是技能進階鍛造人才過硬本領。創新校企「雙輪交替、四段培養」技能進階模式,深入濟南二機床集團、費斯托氣動有限公司等產業鏈主導企業調研分析崗位任務,首次從產業端提出複合技能、複雜技能、平台技能三個關鍵技能培養領域,精準定位複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校內基礎識崗、企業輪換跟崗、校內研修適崗、企業穩定頂崗交替演進,基礎通用模塊、複合模塊、專業模塊、崗位提升模塊層層遞進,推動學生核心職業技能提升進階。三是過程重構完善人才成長路徑。遵循技能人才成長規律,重構「三站互動、四六輪換、多元評價」校企雙元育人過程。設置校內、跨企業培訓中心、企業三站,實施4周在校學習、6周企業實訓循環,與行業企業合作組建考試委員會,明確專業教學、企業培訓、第三方認證的學生技能評價指標,實施行業主導、行企校多元共診的持續改進機制,有效破解了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一頭熱」「兩張皮」的難點,顯著提高了校企一體共管共育的實效。四是樣態優化築牢人才培養平台。秉持「與品牌為伍,與朝陽同向」理念,優化三種樣態,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濟南二機床集團打造利益共同體,合作開展五年一貫制技能人才培養,企業利用學校資源完成生產任務、學校依託企業開展實習實訓、師資培養、技術研發等,助力企業入選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與費斯托等23家企業打造生命共同體,學生入校與合作企業簽約即擁有固定的企業學徒身份,校企持續合作12年,學生、學校、企業生命歷程同生共興。與中興協力打造發展共同體,企業投入2000餘萬元,8名技師長期擔任駐校講師,雙方共建了濟南市5G+先進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帶動學校相關專業煥發新生機。

彰顯積極成效,收穫育才之果。學校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6%以上,相關專業73%以上的畢業生直接服務於濟南市智能製造產業,得到了費斯托、二機床集團「珍寶級的員工」「濟職的孩子好用」的高度評價。育人育才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學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先進集體」,作為招商引資要素保障隨市政府代表團出訪德國。

下一步,學校將深入貫徹本次會議精神,認真落實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賦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要求,充分發揮牽頭組建的濟南市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產教聯合體優勢,積极參与山東省高端裝備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為塑造山東製造新優勢、奮力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作出新貢獻。

閃電新聞記者 蘇佳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