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所高校上榜!2023上半年頂刊發文統計出爐

CNS(Cell、Nature、Science),作為三大舉世公認的頂級科學期刊,能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國家科研實力的發展變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學者在國際科研舞台上嶄露頭角,國際科學頂刊接連刊登中國的研究成果,是中國科研實力上升的體現。

據統計,2023年1月到6月,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在CNS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128篇。其中,Cell論文佔比16%,Nature論文佔比50%,Science論文佔比34%。

(註:僅統計Cell、Nature中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Science中類型為Research Article和Report的論文,統計數據來自Cell、Nature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論文;部分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即「First Release」,但尚未刊出的論文,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除了數量,中國高校學者也更加註重論文的質量和影響力:

北京大學在Nature上演「帽子戲法」,1天3項成果同時在線發表;中國農業大學倪中福教授發表我國小麥基因圖位克隆的首篇Nature主刊論文;西湖大學何睿華實驗室在Nature發文,發現首個光陰極「量子」材料;雲南農業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Science發文,並在同月2次登上Science封面……

本期統計了2023年1-6月中國內地高校CNS發文情況,這半年,都有哪些高校實現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又有哪些高校的精彩發文瞬間值得記錄?

8所高校,獲「大滿貫」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中國內地共有66所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CNS發文。中國科學院大學,以28票發文量穩坐冠軍寶座,同時拿下CellScience發文量單項第一的好成績;其次是北京大學,半年共發表20篇論文,其中Nature發文數量最多;清華大學(18篇)和浙江大學(15篇),發文數量超過10篇。

值得一提的是,這4所高校除了發文數量名列前茅,在Cell、Nature、Science均發表了研究成果,實現了CNS大滿貫。此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復旦大學4所高校,也實現大滿貫。

上榜高校,以「雙一流」高校佔據主導地位,但也有不少地方高校表現亮眼。西湖大學CellNature皆有1篇論文發表;此外,蚌埠醫學院成都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12所非「雙一流」高校,皆有1篇論文入賬,且有不少高校有打破校史的「首次」動作。

異軍突起,零的突破

據統計,僅上半年,有多所高校在產生了一批原創性成果的同時,也打破校史記錄,實現學校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文的重大突破,可喜可賀!

長沙理工大學在Nature發表首篇研究成果;

成都理工大學首次以第一作者單位在Nature發文;

山西大學首次以第一作者單位在Nature發文;

貴州大學首篇作為主要完成單位在Nature發文;

東北大學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在Science發文;

吉林農業大學首次以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發文;

長春科技學院首次登上Science

雲南農業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Science發文;

空軍軍醫大學首篇在Science發表的完全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中國人民大學首次以第一完成單位在Science發文;

......

值得一提的是,2月24日,吉林農業大學李志鵬教授團隊、長春科技學院李春義教授團隊及其他合作單位團隊共同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刊發研究論文。而這一篇Science,讓吉林農業大學和長春科技學院2所非「雙一流」高校同時打破校史,尤其是長春科技學院,實現了該校乃至全省非「雙一流」高校CNS主刊文章零的突破

封面文章,實力認證

3月是個豐收月,不僅CNS發文總量為半年最佳,還有3篇封面文章。

3月3日,對於雲南農業大學來說,是「雙喜臨門」的好日子,不僅首次以第一單位發Science,且入選當期封面論文。喜上加喜的是,Science同期還刊發了題為「Two domestications for grapes」的評論文章,對該研究進行介紹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月10日,雲南農業大學再次登上Science封面!

3月9日,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馮煉團隊的研究論文入選Nature封面文章。該研究成果通過利用衛星遙感長時序、周期性、大範圍等觀測優勢,彌補了目前對全球海岸帶藻華變化趨勢的認知缺陷。

2010年12月,南方科技大學高調問世;2022年2月,南方科技大學強勢出圈,躋身「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成為了這支隊伍中最年輕的生力軍之一。強大的平台孕育著蓬勃的成果,高水平科研成果、高層次科研獎項不斷湧現。僅2023年上半年,在CNS等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論文9篇,發文數量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列中國內地高校第5

上半年,還有浙江大長沙理工大學的研究成果登封面。其中,浙江大學是繼2022年9月,中國科學院大學榮登NatureScience雙封面後,成為2023年第一個解鎖月度NatureCell雙封面的高校,展現了這所C9高校強勁的科研實力!

作為靈長類動物中的一員,人類長期以來對靈長類動物的起源和演化過程非常關注。2023年6月2日,Science重磅發布了關於靈長類基因組的研究特刊,並以封面研究專刊的形式介紹了靈長類基因組的重大系列進展。該計劃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浙江大學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共同牽頭,西北大學雲南大學等中國科學家和國外研究團隊共同參與。

這一計劃的主要階段性研究成果共計8篇論文已於Science期刊發表,其中4篇由中國科學家團隊發表,該期封面圖為亞洲葉猴的代表——秦嶺金絲猴,圖片由西北大學研究團隊提供。另有3篇衛星論文同日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等期刊。

每一篇科研論文背後,都離不開科研工作者對科學研究的不懈追求和埋頭苦幹的努力鑽研。統計發現,僅2023年上半年,至少有3位學者發表了不止一篇頂刊論文。山東大學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張國捷團隊,上半年各發表了1篇Science和1篇Nature;南方科技大學隋森芳院士團隊發表了2篇Nature論文。

此外,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繼2022年取得「生物工程」學科評估優異成績後,2023年2月,該校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半月內連發3篇Cell論文;3月,北京大學上演「帽子戲法」,1天發表3篇Nature……通過這些數據,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高校的科研水平越來越高。

6個月181天,2023年上半年中國內地高校科研實力突出,不論是在發表的頂刊種類上還是論文總數上,表現都相當出彩,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得到國內外學術界一致認同!期待下半年能有更多內地高校學者的研究成果,取得新的突破,在國際舞台上綻放光芒!

來源:高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