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鋼城第十二中學教師嚴琴文是一名班主任,還負責兩個班的英語教學,更兼任學校的教導處副主任。她家住光谷,每天5時40分起床,7時到校,晚上7時才離校,有教研任務時加班到晚上9時。
多年來,她把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僅給予他們學業上的幫助,也給予他們情感上的關愛。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已經畢業的「流動花朵」也選擇了教育行業,立志要當一名「跟嚴老師一樣的好老師」。
嚴琴文。
趕走「啞巴英語」,她的課堂成了「菜市場」
「青菜多少錢一斤?」「一元二角。」「太貴了,一元錢賣不賣?」「好吧,賣給你。」這充滿生活氣息的一幕場景,並非發生在菜市場,而是出現在嚴琴文的一堂英語課上。
班上的學生「流動花朵」居多,很多孩子缺乏練習英語口語的機會,學成了「啞巴英語」。嚴琴文就在教室里模擬菜場,讓大家一起用英語討價還價。這個「臨時菜場」人聲鼎沸,人人都融入其中,平時不敢高聲說話的孩子們扯開嗓門,開心地交流。
34歲的嚴琴文也曾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她深知,班上很多孩子面臨的困難跟她小時候一樣:父母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的學習,他們的學習基礎較差,對英語更是有畏難心理。嚴琴文就想辦法以場景教學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嚴琴文在上課。
在學習節日的單元里,嚴琴文讓學生與父母互換身份,請學生體驗父母一天的生活,然後用英語寫下感悟。孩子們不僅學習了英語,更體會到父母的艱辛,更加體諒父母。
看到孩子們喜歡唱歌,她就向學校申請組織一場校級歌唱比賽,並帶著學生每天利用讀報時間練習英文歌曲。一開始,大家都不好意思開口,從沒唱過英文歌的他們聲音像蚊子一樣小。五音不全的嚴琴文為了鼓舞士氣,親自高歌一曲,孩子們哈哈大笑,說:「嚴老師唱歌真難聽!」她的「拋磚引玉」消除了孩子們的緊張情緒,在她一遍又一遍的鼓勵下,大家終於勇敢發聲。
要學好初中英語,背誦很重要。嚴琴文就用積分兌換獎勵的方法鼓勵孩子們背書——積分可以用來抽獎,獎勵包括免作業、免聽寫……背書背得好的學生在黑板上簽名,嚴琴文拍照發到家長群,點名表揚。
慢慢地,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信心也越來越足,英語成績突飛猛進。
嚴琴文和同學們聊天。
進班要查三件事,她比學生家長還細心
嚴琴文每天走進教室,都要查看三件事情:一、學生出勤情況;二、班級衛生狀況;三、孩子的心情如何。查看出勤情況,是要了解沒有到校的學生是路上遇到堵車還是生病了。檢查衛生情況,是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了解孩子的心情則全靠她細緻的觀察——每個孩子的面部表情是否正常?開心還是不開心?有沒有精神?如果發現異常,她會私下跟孩子或者家長溝通。
往屆一個學生小磊(化名)是班上的英語課代表。有一天他早上到校後表情獃滯,早自習領讀時也無精打采。下早自習後,嚴琴文喊他幫忙拿電腦,他也不像往常一樣歡快地跑過來。嚴琴文問小磊:「怎麼了?」小磊不說話。嚴琴文喊他坐在旁邊的椅子上,他說:「嚴老師,我不坐。」「為啥呀?」「我屁股疼。」說完,他眼淚唰地掉了下來。
嚴琴文去給小磊買了碗面過早,他端起面就吃,吃完後告訴老師:「我作業沒寫完就玩手機,爸爸拿皮帶抽我屁股,打得全是血印子。」嚴琴文趕緊去醫務室拿了藥膏,小磊不好意思讓她擦,自己跑到廁所里擦了葯,就去上課了。嚴琴文給小磊爸爸打電話溝通此事,告訴他孩子處於叛逆期,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小磊的爸爸不好意思地說,自己第一次當爹,沒有經驗。哪有人天生就會當家長的呢?嚴琴文碰到好的案例,或者好的教育文章,就發到家長群里,請大家一起學習討論,帶著家長們一起成長。而小磊更是成了嚴琴文的左膀右臂,每天早自習,嚴老師還沒到,教室里就響起了琅琅的讀書聲。
嚴琴文指導學生學習。
還有一個學生小羊(化名),有天嚴琴文查出勤時,發現早自習過了10分鐘,他還沒有來,於是跟家長聯繫。孩子的爸媽說,這不可能,早上給了他錢,看著他背書包出的家門。嚴琴文趕緊告知校領導,調出學校監控,查到孩子確實沒進校門,又向各科老師了解到,最近沒有人批評過孩子。她焦急地再次跟家長聯繫,請家長出去找找,卻發現家長十分淡定。
嚴琴文向班上學生了解情況,有同學說,小羊小學時曾經逃課去網吧玩遊戲。她告訴孩子們,如果有人看見了小羊,一定要轉告他回家或者到學校來。第三天,小羊到校了,髒兮兮的他對嚴老師說:「我不敢回家,我爸會打死我的。」嚴琴文給了他10元錢,讓班上一位同學陪他去食堂過早,孩子吃完早餐後告訴她,自己帶著父母給的8元錢去了網吧,爸爸去找他,他看到後撒腿就跑,又無處可去,就到武鋼體育館的椅子上睡了兩個晚上。
看到孩子如實交代了問題,嚴琴文沒有責罵他,叫來孩子的父母,當面溝通了這件事,並要求父母不要打孩子。後來,她在班上召開了「理性對待網路」的主題班會,趁機開展教育。小羊再也沒有逃過學,他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取得了很大進步。
嚴琴文說:「作為教師,一定要容許學生犯錯誤,孩子們還不成熟,容易犯錯,這是正常的。學校的教育要體現對人的價值和精神生活的關懷與尊重,而不是壓抑與抹殺。過失與遺憾本是人生的組成部分,只有經歷過無數次的過失與遺憾,才能在風雨洗禮後看見絢麗的彩虹。」
嚴琴文在備課。
「流動花朵」找到自信,立志要當像她一樣的好老師
父母在菜市場擺攤賣菜的小冬是個敏感、內向的孩子。無論老師和同學怎麼鼓勵,他都不願意跟大家交流,很少開口說話。
有一次,小冬遲到了。媽媽把他送到教室門口,對嚴琴文說:「老師,真不好意思。我們每天凌晨3點多就要去白沙洲進貨,小冬5點多就要起床,做全家人的早餐。他個子矮,要站在板凳上才夠得著灶台,早上起得太早還不清醒,他摔了一跤,腳扭傷比較嚴重。」媽媽說話的時候,小冬低著頭,滿臉通紅。
嚴琴文意識到小冬為自己的家庭環境感到自卑。看到這個孩子,她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她請小冬幫忙,選取了菜攤上的部分蔬菜帶到學校,在英語課堂上模擬菜場,讓他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為父母的勤勞、踏實感到自豪;又請小冬擔任數學科代表,讓他在學習上不敢鬆懈。
從鋼城第十二中學畢業後,小冬考上了鋼都中學,三年後又考取了長江大學教育專業。大學期間,他以志願者的身份走進青山區「四點半學校」,為更多的「流動花朵」傳授知識。他說:「畢業後我也要成為一名像嚴老師一樣的好老師,給更多的孩子們傳授知識,也傳遞溫暖與愛。」
(文|長江日報記者郭麗霞 通訊員葉娟 圖|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