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教授溫儒敏曾言:在未來的高考中,將有 15% 的學生做不完語文卷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變難了,語文從以前的很難拉開分數的科目變成了很容易拉開分數的科目,就拿我們班而言,月考的時候,班裡語文最高分是130分,最低分是88分,兩人相差了40多分,想要從別的科目補回這40分簡直是難上加難,我看了一下她們的卷子,發現分數差距主要是從作文和閱讀題部分拉開的,作文部分最高分得到了57分,最低分40分,差了17分。
高考的時候很多考生出了考場之後表示做不完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作文上,以前作文的材料很容易看懂,可能幾分鐘就能看懂了,近幾年出現了一些不容易理解的作文命題材料,比如2020年全國高考1卷的作文命題材料,想要看懂可能要多花一些時間。
對作文命題材料的理解可以直接影響作文的分數,如果理解有偏差,而且偏差很大的話,那可能就是跑題作文了,註定了得不了高分,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些高考作文。
《奮鬥不息,跨越不止》
這篇《奮鬥不息,跨越不止》是一篇議論文,文章標題採用了開門見山的方式,讓閱卷老師能一眼看出作文要寫什麼,首段考生採用了一致的句式增加文采,引出話題,第二段由「雙奧之城」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青年一代,更應奮鬥不息,跨越不止,助力中國下一次跨越,助力中國夢實現。
文章的主體部分分為三層,也就是有三個分論點,考生用詩句描述前兩個分論點,第一個分論點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也就是成功與努力堅持分不開,考生用谷愛凌、蘇翊鳴的努力事迹作為論據,有力地論證了分論點。
第二個分論點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寫出跨越的過程充滿了挑戰,跨越的征程會荊棘叢生,用徐夢桃和我國一些標誌性項目工作的完成事迹作為論據,論證了第二個分論點。
第三個分論點是「一起跨越,一起在跨越,一起向未來」,用我國的跨越式發展來論證分論點,尾段部分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中心,聯繫自身,呼籲青年一同奮鬥,上升文章的高度。
這篇文章結構完整,層次分明,主旨鮮明,語言部分文采出眾,是一篇非常不錯的滿分作文,很有借鑒意義。
《我想握住你的手》
這篇《我想握住你的手》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考生一直在描寫一個人,剛開始的句子都是在誇獎這個人,用語言描述他的努力,不過這篇文章給人一種沒有主旨的感覺,感覺就是在假大空的誇獎,純純再誇獎,沒有內涵,最後一段揭示謎底,原來這個人是指小偷,寫作對象多少是有點與眾不同了。
這篇文章沒有主旨,同時寫作對象為非正能量人物,不符合高考作文的寫作要求,所以獲得了零分,網友看到這篇文章後表示:再創新也不能寫小偷吧,得0分真活該。
看了這兩篇文章我們就能發現,作文的命題材料一定要仔細研讀,只有仔細研讀才能發現作文到底要求寫什麼,像記敘文這樣有寫作對象的文體,大家一定要選擇正能量的寫作對象,一定要是積極向上的,符合社會主流思想的。
經常會有同學問我怎麼控制考語文時在考場上的時間,大家平時月考的時候可以帶一個表,看一下自己寫作文的時間,在高考的時候給自己留出比平時多十五到二十分鐘的時間就夠了,一定要給自己多留出一點時間才能保證作文能很好的寫完。
寫作文的時候不要著急,冷靜下來,將狀態調整到最好,時間充裕的話可以先列個提綱,這樣可以有效防止跑題,寫作文的時候也不會寫著寫著就短路,不知道要寫什麼了。
對於如何寫好一篇作文,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