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月6號開學初發的那個會議PPT嗎?
當時說從這張來自主城區公辦C小學的開學工作會議PPT圖中至少可以明確知道:
區里會將全區所有班級的統考成績打通在全區予以赤裸裸的的排名:比如全區十所學校每所學校10個班級,就會從1-100進行全區大排名,並非以前有些業外人士想像的教師只是面臨校內各班級之間的競爭。
今天再給一個實錘PPT:
在下面這張圖中,學校怎麼知道知道自己的四個實驗班在全區二百多個班級里總分列1234名的呢?當然是區統測之後會有全區所有班級的打通排名下發到各個學校主管教學的人員這裡:
話說該區二百多個班級中的總成績前十中除了以上這四個公辦實驗班之外,還有幾個也在北面的公辦實驗班。
不過這些並非傳統意義的公辦實驗班,而是民辦託管的公辦學校旗下的實驗班。為什麼民辦託管的公辦學校旗下的實驗班特別牛?
原因很簡單:
生源決定一切。因為這些班的生源來源不一般。
1、傳統意義上的公辦實驗班只能在自己對口學區內的學生收入之後掐尖編出兩個班,生源強度有限。
2、而民辦託管的公辦學校旗下的實驗班完全可以通過有經驗的操作方式彙集全區或者全市優質生源,不但生源強度遠超普通公辦實驗班,甚至大概率會超越全搖之後的民辦生源。
結語
你永遠可以相信「生源決定論」。
另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自上海:全搖之前,上海公辦初中里二十年來唯一能和最熱門民辦華育、蘭生相提並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市北理科班」,原因就是那時雖然民辦能掐尖,但是公辦的市北理科班也是唯一被允許全市招生的公辦。曾經在民辦鼎盛的2014年,公辦市北的兩個理科實驗班74人中最終進入四校(上中、華二、復附、交附)的高達68人,碾壓當時所有民辦自招班級。
所以公辦民辦並不是決定因素,重要的是有沒有生源選擇權。
所以以後不要動不動「牛校」、「菜中」亂叫了,直接叫「強生源校」、「弱生源校」更為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