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毒害青少年?矯枉過正才是真正的毒物

□劉政一(重慶大學

近日,有網民認為應把《水滸傳》相關內容從中小學課文和課外讀物中清除出去。浙江省教育廳回復:評判性閱讀很重要,學會把書讀好很重要。(2月10日 澎湃新聞

該網民認為《水滸傳》中的情節不合邏輯,內容毒害人心,思想低俗陰暗,對於中小學生的毒害程度極深,應當從中小學課文中清除。細看這位網友解釋自己觀點的論據和由來,我們不難發現,僅根據電視劇和小說原文進行個人解讀,其很多論點必然是不合邏輯並且片面狹隘的。只是批評,沒有批判,任何文藝作品都會成為所謂的「毒物」。

《水滸傳》作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不論時代的適應性,其本身的文學價值已經得到了古今中外諸多著名文學家的認同。作為一部中國文學著作的重要歷史地位是不能被單方面且有失偏頗的解讀所磨滅的。僅憑一部文學作品的部分片段就會使中小學生誤入歧途,成為教育失敗的根源,這樣的觀點在筆者看來是荒謬並且悲哀的。《水滸傳》中的部分價值取向的確不適應當今時代的需要,但筆者認為,閱讀的方式決定了讀者在閱讀該著作時所能汲取的思想內涵。

如今的中小學生處於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十分便利,決定他們應該讀什麼,應該看什麼,不如引導教育他們如何去讀,如何去看。文本的存在是客觀的,但閱讀的方式和讀者的理解是主觀的,控制文本獲取的渠道十分困難,但是評判性的閱讀思維可以從小培養。過度的批評某一文本中不適應時代的糟粕,實際上是包容辯證態度的缺失。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該網友在抨擊《水滸傳》時提出另外一條理由,指出書中的內容大量的暴露社會的「黑暗」一面,不利於中小學生正確的認識世界。在筆者看來,這種所謂的暴露「黑暗」的內容,實際上是對真實世界的真實描繪,提前讓青少年認識到世界是多樣的,沒有所謂的「非黑即白」,也沒有所謂的「非善即惡」,只有不同的人物在面對困境時作出的不同抉擇。書中所體現的豐富且深刻的思想內涵,才是對青少年在形成價值觀世界觀時正確的引導,才能幫助青少年逐步養成獨立思考和辯證分析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多元思想的碰撞成為可能,不同的讀者對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讀一種進步的體現。這也更加要求讀者不能僅僅以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的態度去面對文本,而是以一種批判的立場去對待文本中所蘊含的價值傾向。不論是像《水滸傳》這樣的經典文學著作,還是如今的電影動漫,對於讀者來說,文本本身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站在批判的立場上獲取文本中的信息,採取一種包容的態度去汲取文本中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