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卷:應大幅提高年輕人的升學希望

作者:戲劇化評論員

原創,轉載須註明作者出處。



最近大家越來越明顯感到,長期以來我們認為正確並作為決策依據的很多觀點,很多並不正確。十年前做如上表述時,會說「值得商榷」,可惜時間不等人,也等不起了。

年輕人是事不是小事,這是關係到國家未來的重中之重

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從學習內卷就開始了,負面後果已經頻頻出現,未來更加難說。青年對於前途的普遍悲觀,對於一個社會而言問題很大,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方方面面也看到了這一點,但是許多不疼不癢的改變無濟於事,這樣是不行的!幾大痛點必須大刀闊斧改革,目標很明確,讓大家不要這麼卷在不改卷的地方。

就說教育這一塊,學習班禁了等於沒禁,家長們還在朝外掏錢,花費一點沒少。並不是說作為了就能對得起職責,凡事要看效果,效果等於零還不如不改變。說到底,教育內卷無非是升學率的瓶頸。為什麼不能把升學率提高呢?按照過去專家們的權威觀點,要進行教育分流,有的人搞科研,有的人搞生產,就像打遊戲一樣分工。

眾所周知安卓是美國谷歌的,IOS是蘋果的,手機平台全是美國的,我們其實就是搞組裝的

二十幾年下來,看看效果如何?應該說,我們國家的工業技術水平,並沒有與先進國家縮小差距,而是拉大了。理論研究空間有限,真正的工夫是在生產上,能造出來才是本事。我們的集成電路被人卡脖子,現在有辦法嗎?沒有。筆者讀大學時,深感我國從車床製造到工藝材料,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很大,可惜畢業時幾乎所有同學都改了專業,因為收入太低,導致社會地位不高,大家不願意干。連研究生全班都沒有一個人報考,保送了一個碩士,說什麼都不願繼續念博士。就算念了又能如何,無非就是塊敲門磚。

高端機床差距很大

可嘆可笑可悲的是,我們國家的很多工業生產技術進步,其實是工人們在做。按照道理去看,這些人才應該去接受高等教育,他們才是真正的創新英雄。看看汽車強國德國,技師們的大學是汽車院校中頂尖的,所以人家的東西越做越好。

智能汽車平台軟體是日本的

20年前,日本有專家提出「女大學生亡國論」,被社會熱議,中國媒體也參加了探討,認為有一定道理,然後到此為止。這個口號聽起來是不友好的,但是其內涵說的意思對於我們參考性很強,中國這方面的問題一點不比日本的小,而是要大得多。比如說研究生,筆者認識的研究生中,女生佔一半,基本上考取之後,就忙著找對象結婚去了,然後拿本子換個快活的工作。這種情況十分普遍,其實男生中也有很多這樣,拿文憑本子換工作,然後就算上岸了。長此以往,與國外的差距能縮小嗎?

集成電路已經到2納米量產,預測幾年後將達到1納米

在某些主要領域,二十年前我們落後二十多年,現在看差距已經更大。關鍵時刻被人卡脖子時,別人不會客氣,這是本分不要怪人,要怪只能怪自己沒本事。

兩全其美的辦法是,大幅提高入學率,大學中學一起提高,讓更多的人進大學。這些人中會有許多進入生產工廠,他們可以為科技進步發揮更大貢獻。從成就感而言,教育內卷的五花大綁可以解除,大家能把更多時間投入到各個方面,培養創造力。好處多得不得了,何樂為不為?

工業生產大多數情況下沒有捷徑

大家都能感覺到,經濟的復甦和提振,靠傳統的方法越來越沒有效果,有的時候連個水花都看不到。這就說明,很多問題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思考,社會變了這麼多年,思想自然也會變化,過去的很多觀點和看法必須變。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結婚,越來越多人躺平,這種情況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大家需要幸福感和成就感,那就給吧!



作者:戲劇化評論員

原創,轉載須註明作者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