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培養學生情感的基本工作方針,才能充分發揮教學的發展性作用

如果不指出培養學生情感的基本工作方針,就不能充分發揮教學的發展性作用。

情感上的修養必須對生活、藝術和創作等現象,對道德觀念等領域能作出情感上的反應,必須善於理解、尊重和珍惜別人的感情,表現出對他們的關心,能夠與人們、與文學藝術的主人公們有共同的體驗,能夠掌握自己的情緒舉動,對錯誤的行為毫不讓步。

情緒體驗(喜悅、悲傷、恐懼、驚奇、羞恥、惋惜、委屈、憐憫、不滿、憤怒、輕蔑等),首先來自專門選擇的教材內容。

由於情緒反應的發展程度不同,學生們對上述情緒狀態的體驗也有所區別。很自然地闡述課題內容過程中,學生們將同作品的主人公,歷史事件的參與者,以及他們的同代人一起,體驗到勝利和成功的喜悅,損失和傷亡的悲痛,體驗到對法西斯、殖民主義的憤怒和憎恨,體驗到對違反道德規範行為和人們行為中不正之風應持不調和的態度。經常在這樣做,學生們會富有同情心,整個情感境界也會豐富多彩。

顯而易見,不是只憑歷史、文學和藝術的材料本身,而且還要教師在講述這些材料時帶有強烈的感情,才能使學生在情感上得到強烈的發展。

然而,在聽課中,我們經常看到在這樣的現象,有些材料本身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由於老師講課毫無熱情,反而抑制了學生情感的發展。舉個例子,那天去某學校聽示範課,一個學生帶著惋惜的心情說,講述《蘇聯抗擊希特勒德國的偉大衛國戰爭》的那幾堂課使他感到非常失望。「我原以為,這一定是幾堂不平凡的、興高采烈的課。我事先看過教科書,期待著這個不同尋常的課題的到來。但結果是那麼枯燥無味。我設想教師這天會跟我們一起去」參加「偉大衛國戰爭,可是看來他更關心的是講述事實,目的是為了使我們記住這些事實,並且能夠準確地轉述這些事實」。

毫無疑問,記住這些事實當然是應該的,但不能對類似該專題的課這樣來處理,搞得如此沉悶不堪!個人認為,這樣的課最好一開始就直接講授新教材,不要提問。因為,這樣的課應當充滿生動鮮明、令人信服的材料,講授要有熾熱的情緒,才能引起應有的共鳴,以更好地學習整個專題。另一方面,在敘述和講解時,如果過於激奮、狂熱,或者矯揉造作也是有害的。因為這會產生相反的作用,不是使孩子們積極起來,而是使他們疲勞不堪。

教學內容和教學態度應當保證恰如其分的情緒緊張狀態,才能提高學生的發展效果,這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主要實質。這個方面,非常重要的是,不僅使學生在回答中,而且在他們的作文中,行為中,以及課外活動的言論中都要表現出真誠和坦率。在班上,應當創造情緒舒適的氣氛,要保護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情緒表現切不可失之於偏,冷嘲熱諷。

精製的直觀教具,生動的實驗和演示,放映幻燈片和影片等,能引起學生驚奇、愉快、興趣等情感。

例如,在物理課上,為了實現某個目的,可以演示「帕斯卡矛盾現象」的實驗,「埃爾姆的火光」,「極光」,「水上旋風」,「奇異的雨」,「電風」類型的有趣實驗,許多有關液體的表演等等。這一切都會引起學生強烈的感受,產生歡樂的情緒。

文學教師富有藝術性地朗讀文學作品選段和朗讀詩歌,音樂教師善於出色地歌唱和彈奏樂器,美術教師善於生動地講述著名藝術家的作品,和惟妙惟肖的作畫,數學教師善於展示教學推論、圖樣、模型的美妙和協調等等,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情感。

對知識和技能的評分會引起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

這裡,對成功的喜悅,對失敗的羞恥,對評分口氣和評分方式,對班級反應的不滿,對提高分數的驚奇,對降低分數的內心反抗,以及其他情緒,很複雜地交織在一起。

所以,對教師來說,認真、公正地評分,明確說明評分的理由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促進全班積極情緒,而不是消極情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