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退出機制」只會加重「生重師卑」的局面,並不利於教育發展

隨著各個地方對「教師退出機制」的試用,全國都會有這個機制必然也是大勢所趨。其實,我也是對這個機制有另外的看法。固然,把老師的鐵飯碗打破了,必然引起絕大多數老師的警醒,教學必然更加嚴謹。

但是,這也說明「優勝劣汰」也進入了教師行業,讓老師們有「如臨大敵」的感覺。但是,真的有助於教育的發展嗎?還是要看時間。

一、

「教師退出機制」應該重點在師德考察,不是「學生評價」。對老師來說,有師德可以影響學生,有師威可以教育學生。現在的學校,有個很奇葩的現象,就是老師要求學生,就是學生或者家長對老師有考核和影響的能力。你說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教育公正的體現,我是認可的。但是,這真的有益於老師的教學嘛?

「教師退出機制」要清除的是「衣冠禽獸」和沒有道德的老師,以及沒有「認真負責教書」的老師。倘若,老師只是性格和教學的原因,就被家長和學生在考核上弄走了,實在是不利於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考核也應該有重點,重點就是師德和師風。所以,我們應該擁有的是真正的「三觀正、有信仰、肯吃苦」的老師。

二、

老師的威嚴應該保持,不能丟失。對於古代私塾先生的嚴厲,我是比較推崇的。畢竟「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學生不打不知道錯。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家長溺愛小孩,所以小孩「是非不分」。老師體罰的新聞一出,老師就一定會丟工作,又有哪個老師願意冒「風險」去教育呢?

社會的容忍已經變低了,因為成績受到欺負的學生長大了,他們認為他們曾經受到的白眼不應該在孩子身上重蹈覆轍,所以他們眼睛裡容不下「沙子」。可是,又有誰知道「脆弱的孩子」,即使不在學校崩潰,也會在社會崩潰,甚至於自殺和傷害別人,雖然那都是後話。

我曾經的老師都體罰過我,但是我從沒有怨言,即使現在重新面對體罰我的老師。老師體罰我是因為我考試給別的同學看,現在想想我也是羞愧不已。但是,那個老師是對的,現在我也是這個看法。

「教師退出機制」的確有作用,但是應該給老師更多的權利,畢竟教書育人是「千秋大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