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成都一保安報警稱有人泄露殲10資料:我在網站看新聞時發現的

1999年5月,某科技類院校一片寧靜,唯獨保衛科的老李站在校門口前又心急又焦慮地來回走動著,當看到一行人朝他快速走來的時候,他激動地說:「你們終於來了。」

「就是你報的警嗎?」其中一人謹慎地詢問,其餘人則上下打量這所學校的周圍。

一、在高校的重大發現

這是我國最重要的軍工類科技院校之一,裡面不僅戒備森嚴,就連網路管控都很講究。

所以,學生在本校的學術論壇或者網路中的活動基本都會被負責這一板塊內容的安保看在眼裡。

由於本校的學生都是拔尖類的高材生和精英,有著優異的成績和聰明的大腦,建立此論壇正是為了促進大家的交流和學習。

倘若有人潛伏在內企圖泄露國家機密,後果將不堪設想,甚至威脅國家軍事安危。

但這樣的事情竟然真的發生了,為了查清舉報是否屬實,國家安全局的這一警隊在成都這所軍工類科技高校駐足了很久。

因為本次舉報涉及的領域事關「殲(jian)10戰鬥機」,這對當時的中國來說非常敏感,一旦情況屬實,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辦案人員都提著一百個心,仔細尋找著將帖子在校園網內泄露出來的同學。

二、彼時的中國

20世紀90年代末,國內爆發了很多重大的事件,其中包括亞洲金融風暴、南海諸島被侵佔等事件。

特別是在1999年5月7日那天,美國將兩顆炸彈投向了中國駐南斯拉夫的大使館內,此舉對我國造成了重大影響。

除了嚴重威脅我國的領土主權和安全外,還有三位工作人員當即喪命(分別是朱穎、紹雲環、許杏虎)。

  • 背景介紹

當天是北京時間的凌晨5時45分,原本大使館內一片祥和,大家都還沉浸在睡夢中。

不料兩顆炸彈突然來襲,瞬間引發了恐慌,大家在黑夜中亂作一團。

除了有20多名使館人員受傷外,新華社女記者紹雲環(48歲)、光明日報記者許杏虎(31歲)和妻子朱穎(28歲)當即犧牲。

正是在這樣內憂外患的背景下,殲10戰鬥機(又稱空中猛龍)被研製出來了。

它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於20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也是中國空軍中當之無愧的主力戰機。

此前,為了研製它,我國在18年里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然而,作為捍衛我國領土主權與安全的戰機,它卻在本高校的帖子上被流傳出來了。

其中內容包括性能指標和各種參數等,儼然是國家內部的機密數據。

所以,本次事件被高度關注,而保衛科的老李也立了大功。

但安保局在破案的時候也經歷了很多曲折,畢竟在1999年互聯網還未高度普及的情況下,想要在短時間內破案是難度較大的。

慶幸老李不僅心細,還對工作高度負責,所以才及時發現了這次危機。

三、老李的發現

  • 老李簡介

雖然老李是保衛科的工作人員,但此前也是本校的一名老師。

在他常年的授課中,由於做事總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所以在退休後又被學校聘請為監管學校網路的「網路安全員」。

對於能回到學校工作,他和家人都是非常開心的。

但他雖然年紀大了,在網路中掌握的知識卻絲毫不輸給當時的年輕人。

除了每天上班打卡外,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篩查校園學習網上的信息。

作為軍工類科技院校,本網站就是為了讓學子能更好地交流學習、提升自己而建立的。

但因為學生眾多,平時活躍在網路上的人也眾多,所以老李經常要加班很久才能把當天的信息檢查完畢。

為此,他從來不抱怨,只是愛裝一點茶葉來學校.

每逢加班的時候就一邊喝茶一邊工作,他說這樣的話和「養老生活」沒差,所以他十分地享受這份工作。

1999年5月的一天,當其餘同事都已經離去時,他拖著凳子繼續回到電腦前,也泡好了自己的茶葉包。

但還沒喝上幾口,他就發現其中有一條顯示「殲10戰鬥機」的帖子。

由於該戰鬥機在去年3月才試飛成功,現在就出現在網路上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他連喝下的茶水都沒來得及咽下去,便死死地盯著屏幕前的信息。

當他越往後看的時候,發現記錄的戰機信息越發的詳細。

在那瞬間,一種不好的預感瞬間就湧上心頭,還來不及做出多餘的思考,老李趕緊就撥打了國家安全局的電話。

「喂你好,我發現有人泄露殲10的資料,麻煩你們過來調查一下。」

「您好,請問您是怎麼發現這件事的。」負責接通電話的工作人員聲音很是謹慎。

「我在網站上看新聞的時候發現的,具體情況可以等你們過來了再說。」

接到電話後,國家安全局立馬派了專人過來,所以,這次的調查才能迅速地展開。

  • 找到帖主

當國安警察對帖子進行詳細地跟進時,很快就發現了散播這一信息的主人,他叫小趙。

當鎖定了他的班級後,國安警察很快就聯繫上了小趙的輔導員。

這下,原本一學期才出現幾次的導員很快就去到了班裡,但導員雖然明白事情重大,還是扮作不經意地樣子出現在教室內。

當他環繞室內一圈後,問候大家幾聲就找借口帶走了小趙。

所以,小趙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一身輕鬆的模樣,但當導員問到帖子上的事時他才瞬時沉靜下來,想必也擔心自己的這一舉止被發現。

但在交涉的過程中,他堅稱自己只是平時喜歡瀏覽相關的信息罷了,並不是故意散播信息的,而且這個帖子是自己無意間下載的。

當國安警察聽到這個還能下載時,瞬間臉色蒼白:「你把下載的網址告訴我們。」

但小趙卻委屈地說,自己只是不經意間看到的而已,原文壓根找不到了。

原來,5月15日當天的10點左右,由於愛好軍事論壇,小趙打開了有關的信息,無意間才發現這個帖子。

當他看完後,完全被裡面的內容所吸引了,而自己也缺乏相關的法律意識,於是果斷下載到自己的賬號里並複製到校園網內,隨即就關閉了論壇。

不僅老李,就連導員也開始心急起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止小趙,其他人也可以肆無忌憚地下載、傳播,而且該論壇目前被多少人發現了也不知道,所以大家緊張地商量著對策。

國安警察對這篇帖子進行了詳細地檢查,裡面的內容簡直將殲10戰鬥機的信息暴露無遺,而且下載次數特別多,被轉發和傳播的地方也非常廣。

為了還原當時的情景,小趙使用賬號繼續一遍又一遍地翻閱當天搜索的內容。

大家就這樣僵持了幾十分鐘,最後發現,帖子在無數網站都有出現過的痕迹,但就是找不出線索的源頭。

  • 嫌疑人另有其人

眼看事情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國安警察迅速成立調查組,連夜搜查有關的信息。

在他們馬不停蹄地查找中,其中的幾個網站終於被鎖定了。

這下,所有的警力都聚集到了一起,很快他們就查出了信息的來源。

原來,幾個網站的相似點都和成都境內的某個論壇有關。

為了精確地查找泄露者的信息,安全局整整花了23天的努力,「作案」的嫌疑人才浮出水面。

但蹊蹺的是,論壇的主人郭建竟然就是當初參與殲10戰鬥機研發的科研人員,按理來說,他知道戰鬥機信息的重要性,怎麼會如此莽撞的泄露出來?

經調查,此舉正是郭建有意為之,而他給出的理由竟讓大家都難以接受。

四、郭建的墮落史

  • 從小成績優異

1972年,郭建出生於四川昌隆的一個書香門第世家。

在當地,大家對他的期待都很高,因為在他的長輩那一代,大家不是飽讀經書、學富五車就是有較高的成就,受到大家的敬重。

所以,在他還小的時候,當別的孩子都還在追逐打鬧時,他就已經在家教老師的悉心教育下默默拿起了書本。

甚至為了讓他受到更好的教育,郭家不惜花重金為他請來縣城裡最好的老師。

也因為這樣,他憑藉著優質的資源和自身的學習天賦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學霸。

當別人要花一小時才能解開難題時,放到他的手中不到半小時便得出了結果。

所以,他憑藉拔尖的成績考入了國內某所知名的高校。

但他和長輩們的想法不同,學文不是他的終極目的。

  • 遠大的抱負和志向

當大家問他有什麼樣的理想時,他說自己想要成為一名著名的科研人員,研究高科技類的東西。

原本大家只是聽聽就作罷,沒想到90年代初,因為中國重視國防科技工業便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彼時立志要成為軍事科技人才的郭建便不顧與家人商量,積極又熱血地就參與進來。

那時候他懷有遠大抱負,希望能為國家事業做貢獻。

所以在整個大學4年里,他一邊搜集資料了解在軍事這方面的知識,一邊跟緊學校的課程完成月末的期末考試。

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他掌握了大量的科技知識。

甚至還能說出大家都沒有聽說過的設備和構造,一度成為學校里的「研究大使」。

到了畢業的時候,他已經發表了很多相關的論文,也為進軍科技領域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雖然當時的他年紀還小,也沒有過多的經驗,但還是受到了成都某研究所的重視,得到了聘用的通知書。

  • 參與殲10戰鬥機的研製

眼看離夢想更近了一步,他更加地投身於研究,絲毫不輸給已經入行幾年的前輩。

所以當殲10戰鬥機的研發機遇到來時,他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甚至是最年輕的一員。

在這個過程中,他掌握了所有相關的數據,所以才有了後面論壇的泄密事件。

但原本就想要為祖國做貢獻,為何郭建又做出了這樣的舉動?況且成都某研究所還把他當作高科技人才來培養。

連稀有的公派出國考察名額都留給了他。

可能正是有了認識和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他的報國之心慢慢就消耗殆盡了。

  • 國外的繁華

雖然在國內一直享受著最好的待遇,但郭建對國外的世界卻一無所知,甚至沒有任何的概念。

當他把護照等所有的東西都辦理下來的時候,也做好了出發的準備。甚至在出國前,他依舊是鬥志昂揚的奮鬥青年。

但從國外回來後便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既看不上自己的工作,還對同事指指點點,甚至沒有以前的約束,經常遲到和曠工,讓領導們大為不解。

原來,當他到達國外後,很快就被外面多彩的世界所吸引了,那裡沒有井然有序的制度,只有在酒會上大家的談笑風生。

在一些高檔場所,肉眼可見的都是西裝革履、春風滿面的成功人士。

而他們的周圍,不是別墅就是豪車,和當時樸素的中國相比,儼然多了幾分享受和繁華。

所以他深深地迷戀這裡的世界,甚至還崇洋媚外,投入了很多金錢,將近年來的存款揮霍一空。

之後,他又得到出國考察的機會,但他依舊無心工作,徹底迷失了自己。

由於回國後不遵守制度,也看不上現在的這份工作,所以郭建在1998年的7月被成都某研究所給辭退了。

但他依舊沒有醒悟,反而覺得自己理應擁有更好的生活。

當他把簡歷投到別的地方時,確實收穫了更好的待遇——他在成都某家互聯網公司任職,負責軍事上的內容,薪水也比之前高了很多。

  • 犯罪行為的萌生

為了施展才華,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郭建發布了很多精選的內容,只是當時的點擊率都極低,所以他一度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在長時間以來都沒有突破爆款內容的「瓶頸」後,他將目光放回了曾經自己所熟知的殲10戰鬥機。

因為事關科技,他抱著肯定能「大火」的想法將所有的機密信息泄露了出去,所以這篇文章被大家發現後,無數人在第一時間都選擇轉載和下載。

終於,他的文章爆火,願望也實現了。但等待他的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法律的制裁。

因為觸犯危害國家公共安全罪,郭建被判處8個月的有期徒刑

這樣的結局不禁讓網友感慨,一步錯步步錯,高科技人才就這樣隕落了。

為此,你怎麼看?

-完-

文|古綠洲

編輯|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