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很多人初中時候學的語文課文,裡面到底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還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最近幾天網友們吵得不可開交。作為國內教科書主要出版社之一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簡稱「人教社」),有編輯人員指出人教社的語文課本一直用的是「是人」。這讓大多數網友不淡定了,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當年學的就是「斯人」!
最初看到這個新聞時,我愣了一下。因為我記得當年學的應該是「是人」,為什麼那麼多人說的是「斯人」呢?我的初中年代是上世紀90年代,就讀於廣西博白縣的一所中學,我並不太確定自己的記憶是否正確。
好在,我還保留著當年的初中課本。於是,我抽空找了出來,果然,我的印象沒有錯,當年的課本上寫的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我當年的課本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32開本,版本是1987年11月第2版,1993年3月廣西第15次印刷。這篇課文收錄在第5冊154、155頁,其中,「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這句在155頁,課本上還有我當年的手寫筆記。
隨後,我又問了幾個認識的朋友,都是在廣西博白縣上的初中。有人說自己記憶中學的是「是人」,有的說自己記憶中學的是「斯人」,我請他們找找當年的課本,確認一下到底是哪個。最後發現課本上全部寫的都是「是人」。這幾個朋友找出來的課本,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同學的,有的是自己兄弟姐妹或者其他親人的,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也有語文出版社的。
有幾個朋友是85後,他們是在本世紀初上的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社的2001版,《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初中第五冊的150頁,可以看到是「是人」。
一位朋友是初中教師,從90年代開始從教,她給我提供了本世紀初學校使用過一段時間的人教社2003年12月第一版的語文教材,那是實驗教科書,大概教了一屆學生。在其九年級下冊選用了課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158頁出現的正是「是人」。
兩位90後博白朋友提供的當年課本則是語文出版社的教科書,也有人稱之為語文版。這兩位朋友分別在2005年、2012年開始讀初中,在該版教科書的八年級上冊選用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201頁出現的仍是「是人」。
最近幾年,廣西博白縣初中語文課本重回人教版,是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教科書,16開本,在八年級上冊也選用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本人的一位親人的課本中看到,課本130頁出現的依然是「是人」。詢問了幾個初中語文教師朋友,我了解到,目前這版教科書在縣內中初中使用。
綜上,本人查詢到的廣西博白縣近30年來使用的初中語文課本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用的全是「是人」,沒有看到「斯人」版本。這其中有多套是人教版,這也和人教社聲稱該社使用的一直是「是人」版本的說法相一致。
公開信息顯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1961年開始選入人教社出版的課本。但我的人脈有限,有幾版的課本並沒有找到。特別是那些比我年紀大的朋友,我無法從他們那兒找到課本。
不過,我了解到:博白縣在90年代使用過的一套初中語文教科書,是人教版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語文教科書,課本我雖然沒找到,但在網上看到過圖片,在此借用一下。為了印證,我諮詢了我縣教育局教研室的資深語文教研員、已經退休幾年的朱汝洪老師,他確認博白縣當年使用過這個版本的人教版課本。同樣,博白縣博白鎮第一初級中學(原博白縣中學初中部、博學中學初中部)語文教師梁珠保,寧潭鎮第一初級中學語文教師黎瓊,這兩名都是將近退休、從教經歷豐富的語文教師,他們均表示當年使用過這個課本。在該版本教科書第5冊,選用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課本279頁顯示是「是人」。
而在更早的時候,人教社還出過1961和1982兩個版本的初中語文教科書,選用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應該也全是「是人」。不過,這兩個版本,我同樣沒有在博白的親友中找到課本,在此同樣借用網上的圖片。但這兩個版本如同人教社的編輯人員所述,同樣是「是人」。
有一個說法,人教版教科書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是全國通用的主流教科書。在世紀之交前後幾年,有的省份開始的試點教學改革中,其他各版本的教科書開始慢慢使用,但各版本教科書的使用人數還是無法和人教版教科書使用人數相提並論。該說法如果真的屬實的話,國內很多人當年學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應該是「是人」版本。
其實,無論「是人」「斯人」這兩個版本的哪一個,並無對錯之分,很多古文都是有多個版本的,人教社只是選用了「是人」的版本,並聲明自己一直使用至今。在大家討論的那句話中,「是」和「斯」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一樣的,均表示「這」。有不明白的朋友,可以查查字典等工具書,查查「是」和「斯」的釋義。以下是本人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查詢到的結果,供大家參考。
關於這個「是人」和「斯人」的爭論,發酵了幾天之後,爭議的範圍變得越來越大。其實根本沒必要擴大「戰局」,回歸核心即可,那就是你當年學的到底是「是人」還是「斯人」。不要提什麼「陰謀論」「歧視論」「曼德拉效應」,不要追究古籍,不要糾結人教社之前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另說,在此不討論),把問題簡單化。
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找出自己當年的課本查看一下,才可以準確知道自己當年學的是「是人」還是「斯人」。當然了,很多人的初中課本沒有保存到現在,那麼,可不可以問問當年的同學、老師呢?如果都沒有,網上曬出來的課本,有沒有自己當年的那一版課本呢?當年學過的課本,看到封面也沒有一點印象嗎?如果沒有,看看出版、印刷的年月和發行的地區,推斷一下呢?畢竟涉及中考,相同時間、相同地區的教科書應該大多數是一樣的吧!此外,還有圖書館(包括網上圖書館),網上也有一些舊書店可供選擇。
很多人選擇相信甚至迷信自己的記憶,或許,那可能根本不是你讀書時候的記憶,很可能是你以後接觸到許多信息久了存留下來的潛意識。但如果有了課本作為證據,就更有說服力!我前文說到的幾個朋友一開始堅信自己當年學的是「斯人」,但看到課本之後卻發現白紙黑字寫的是「是人」。
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憶並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央視下場了,指出很多網友找出當年的課本看到的是「是人」。
不可否認,國內教科書的出版社確實不止人教社一家,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也會有「斯人」版本。但那些版本的課本是不是大家當年學的課本呢?想方設法查看一下當年的課本,實事求是,好不好?否則,爭來吵去也不會有結果。
(作者: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