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棲霞教育之家_學校新聞】
【耕讀壩小】「同伴效應」在幼小銜接課堂中的作用
——「同伴互助」模式下「幼小銜接」課程研究系列活動報道
為進一步驗證「同伴互助」模式下「幼小銜接課」的活動策略的價值,八卦洲中心小學「幼小銜接」課題組,從不同學科出發,研究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10月9日上午,伴隨著集團「德法教研活動」的開展,課題組成員蔡學廉老師,選取了1節一年級道德與法治課——《上課了》,從多角度為組內老師帶來一節生動、活潑的研究課。課題組成員以及集團教學領導參加了本節課的學習和研討。
本節課,蔡老師為實現:引導過渡期學生做好「正確的課前準備」,幫助過渡期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兩個方面的目標,帶著中心校一(3)班的孩子渡過了愉快的40分鐘時光。課堂上,蔡老師和孩子一起觀看卡通,討論漫畫,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正確的價值取向。
蔡老師在課後反思中寫道:在做課前準備時。一位同學說:自己因為看到別人拿出「道德與法治」書,所以也跟著拿出了書本。在課堂聽課時。有同學看到別人發言積極獲得老師的表揚,自己也想像他一樣,於是「約束」自己「認真聽」、「坐坐好」、「積極舉手」、「大膽提問」。
課上,大部分孩子都能夠端正地坐好30分鐘甚至更長,反映了孩子們對於小學課堂的逐步適應,這也是同伴效應,在幼小銜接課堂中的積極影響。接下來,課題組將繼續以課堂為抓手,深入推進課題研究,驗證總結提煉的銜接策略,讓課題植根於課堂,讓課堂滋潤於課題。
圖文:洲小集團「幼小銜接」課題組
審核:施鴻梅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