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熱席捲,10年翻66倍!廢除「非師範生」從教資格呼聲漸高

文/米糖

就業大環境持續走下坡路,如此的就業環境下,「教師」這份穩定工作成為年輕人的主流選擇。

受疫情影響,這兩年的就業大環境非常差,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2022年900萬應屆畢業生,將近一半的人找不到合適的做工作。

即使找到了工作,也隨時隨地有失業的風險,這時大眾意識到了,有一份穩定工作的重要性。

教師事業編製保護,只要在崗位上不犯原則性錯誤,就不會有失業風險,因此也成了大學生的主流選擇。

不光是師範生畢業後想進學校當老師,就是985名校高材生,也紛紛考教師資格證,進入中小學當老師。

教資熱席捲,報名人數破千萬

教育部發布2022年教資報考最新數據,10年的時間,我國教師總量從1462.9萬,增長到1844.4萬,漲幅達到了26%。

教資報考人數也從最初的17.2萬,增長到1144.2萬人,突破千萬,10年時間,報考人數翻66倍,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1144.2萬人」還只是2021年的數據,根據現在的報考情況來看,2022年還將翻倍,每年的教資考試在10月29日開始,在這裡也希望每一個考生都能如願獲得教師資格證。

值得一提的是,1100多萬報考人數中,有800萬人是非師範生。

這個行業本身已經很擁擠了,非師範生還來爭搶資源,也讓師範生有些不服氣。

「廢除非師範生從教資格」呼聲漸高

我國共有160多所師範類院校,還有一些院校開設師範類專業,每年師範生應屆畢業生人數能達到200萬左右。

在教資熱席捲的情況下,這200萬畢業生卻不佔優勢,很難進入學校成為老師。

此前一份深圳中學教師招聘名單,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上崗的都是清北碩博生,甚至還有世界級名校牛津大學畢業的高材生。

名校光環讓他們在一眾求職者中閃閃發光,比專業領域的師範生更吃香。

這種就業情況,讓師範生很不服氣,呼喊著:「不應該讓非師範生參加教師資格證,從而不讓非師範生參與教師工作。」

隨著越來越多的名校生進校當老師,這種呼聲也漸高,那麼廢除非師範生的從業資格,是否可行呢?

從知識儲備方面來講,名校畢業生確實要比師範生更強,畢竟在高考這道關卡上,他們是最大的贏家。

但是老師不光是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從言行舉止各個方面影響學生,最主要的是具備「師德」,師範院校畢業的師範生都會針對素質方面進行培訓。

近兩年,越來越多老師做出有損師德的事,讓整個教師行業陷入輿論的旋渦。

如果取消非師範生從業資格,這種事是不是會減少,還孩子們一個更加健康、更加安全的教育環境呢?

官方針對「廢除非師範生從教資格」作出回應

隨著非師範生考取教師資格證的人數激增,廢除非師範生的言論愈演愈烈,官方也不得不作出回應。

教育部對此作出回應,表示:

「整個師範體系為我國基礎教育培養了大量人才,是基礎教育的主要支撐力量,但開放式人才管理,帶來人員流動的增加,和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教師隊伍需要更多高質量、更具有傳播知識和現代教育思想、專業技能的教師,多渠道培養勢在必行。」

簡單來講,廢除非師範生從教資格的可行性並不高,今後將有越來越多的非師範生考取教師資格證,與師範生爭奪就業資源。

這對師範生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就業資源就那麼多,想要順利進入學校成為老師,獲得穩定的工作,只能提高自身實力。

首先,師範生先要學好專業知識,只有專業實力過硬,才能在崗位上有話語權,成為學生家長信任的名師。

其次,心中有教書育人的信念,筆者認為師範生與非師範生最大的區別,就是心中的信念,相信每一個師範生,當初做了學師範這個決定,都是真正喜歡當老師,喜歡小孩,想為中國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最後,做有師德的老師,一切以學生的利益為中心,工作的中心圍繞著學生進行,不做任何損害學生利益的事,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成為真正的育人者。

今日話題:

你支持「廢除非師範生從業資格」嗎?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