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畢業也要論文答辯?小學內卷悄無聲息,驚呆一眾吃瓜網友

畢業,是一個學生在一個學校完成一段學習之後所要進行的事情。畢業即意味著離開現在的校園,開啟人生的下一步,或者向更高等級的學校升學。

眾所周知,論文答辯是大學生畢業之前的必經之路,檢驗了大學生對所選課題的了解以及研究情況。答辯本是一個非常複雜又非常重要的過程,學生只有對自己的課題內容非常的了解,爛熟於心,才能應對台下老師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不過,在內卷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就連小學生畢業都要進行論文答辯了。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現在的小學生已經有如此高的科研水平了嗎?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小學生畢業也要論文答辯?小學內卷悄無聲息,驚呆一眾吃瓜網友

雲南昆明市北清實驗學校近日在學校里舉行了一場小學生論文答辯會,論文答辯內容包含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短視頻對小學生的影響、中國女子服飾變遷探討、秦始皇的功績對中國歷史的影響等。

聽聞這則消息,不少網友都驚呆了。答辯不是大學生才接觸到的事情嗎?最早也就是高中的學科競賽有可能會接觸到,怎麼小學生就開始論文答辯了?小學生的字認全了嗎?能搞明白課題的意義嗎?

質疑的聲音接踵而至。在視頻里,我們可以看到小學生們認真地說著自己準備的內容。不過,說是「認真地說」,網友們更覺得像是在「背」,有的網友評論說,這不就是在讓學生背PPT嗎?他們能理解自己在說什麼嗎?

也有網友表示,現在小學內卷得悄無聲息嗎?從未聽說過小學畢業還要論文答辯的。那這個答辯要是沒通過是不是也要二次答辯或者延期畢業啊?他們論文查重沒啊?

隨著一眾網友的驚呆和反諷,也有一些網友表示,這應該就是民辦學校的噱頭,不然民辦學校拿什麼來體現自己的獨特,然後去招生啊!

當然更有網友表示了,這種做法實在是沒必要,多少有些揠苗助長的意思了。更何況論文答辯完了還給小學生穿上不合時宜的「學士服」,表演的成分太重,讓人覺得沒意思。

論文答辯不合時宜,過於成人化讓小學生失去天性

筆者認為,校方當初決定讓小學生來進行論文答辯的活動,是出於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一舉動使得小學生變得越發的成人化。

小學生在最天真爛漫的年紀里卻做著成人才去做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會或多或少抹去一些孩子的天性。因此這樣做其實是有弊端的。

其實要求小學生去進行自主探究,可以採用的形式有很多種。無論是表演舞台劇還是進行班會展示,都要比採取這種形式要好。

小孩子天性是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強的,給出一個課題讓小學生去探究無可厚非,但是筆者認為,彙報成果的形式未必需要拘泥於答辯。

答辯的現場總是嚴肅而又氣氛緊張的,這對於成年人來說或許都會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更別說對於一個不足12歲的兒童。

在答辯現場,面對下面的各位老師,這些小學生除了預先背下來的PPT里的內容,也說不出其他的東西,並沒有什麼自己的見解,可以說是一次沒有什麼用的探究。

而離開了發表自己見解的答辯又有什麼意義呢?小學生還沒有那麼強的能力,老師提出過於嚴肅的問題只會讓小學生感覺受到打擊,從而喪失信心,造成負面影響

所以對於小學生,筆者認為,實在沒有必要像大學生一樣進行什麼論文答辯。孩子應該有孩子的樣子,沒有必要「早熟」。

一般的論文答辯,我們需要準備這些東西

首先,學生應該對自己的課題和自己所做的研究非常了解,在答辯之前,甚至預答辯的時候就應該對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做出準備。

其次,攜帶好答辯需要的資料與用品,主要包括論文、參考資料和一些需要的文具。

再次,答辯時,先向老師講明自己的論文或實驗內容,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在聽清楚老師提出的問題後要仔細思考再回答,不可不經過大腦。

最後,沒有準備或者無法回答的問題時,要審慎地調整語言,試著回答問題。當自己的意見和老師的意見不統一時,可以與老師辯論,但一定要注意分寸

今日話題:你對小學生進行畢業論文答辯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