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家長陪孩子做9件事情,促進親子關係,培養孩子自律自信

文|瑩媽

放暑假了,神獸回籠,很多家長,開始叫苦連天,擔心孩子放暑假了,每天睡懶覺;擔心孩子放暑假了,每天抱著手機玩;擔心孩子放暑假的時候把家裡面弄得一團糟!

孩子放暑假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在暑假期間家長陪孩子做這9件事情能夠更好地促進親子關係,能夠培養孩子的自律,自信,獨立

第1件事:督促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

陳鳳的女兒才上小學四年級,但是她從來不用操心,她說孩子自己回家都是先寫作業,放暑假了她自己安排得妥妥噹噹的。她會提出要去哪裡玩,要去玩幾天,父母只要評估她的計劃可不可行,可行就同意,不可行就跟她商量就可以了,原來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年暑假陳鳳都會督促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

所以孩子放假了也是正常的睡覺,正常地起床,自己讀書寫作業,自己去上興趣班。暑假開學的時候孩子也沒有什麼過渡期,也不需要適應。

孩子始終要慢慢長大,要學會自律,督促孩子註定作息時間表。

第2件事:制定孩子的電子產品使用約定

昨天有一個家長說他們家孩子考試之前就跟他說,如果考試能得前三名要求要買一個平板電腦,當時爸爸就答應了,但是考試成績出來,孩子考了第1名,爸爸卻不太想給孩子買了,就諮詢我說到底要不要給孩子買?

我說買肯定是要買的,因為答應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但是買了之後要給孩子約定使用的時間,使用的要求,給孩子每天看電子產品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最多不能超過兩個小時,每次看25分鐘左右,就要休息5分鐘,看看外面的綠色植物,做一下眼保健操。

看平板電腦不能躺在床上看,而是要端端正正地坐在桌面上看,眼睛,離電子產品至少要有30三厘米以上的距離。

第3件事:讓孩子對房間進行一次整理

整理其實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物品進行歸納,讓孩子學會做家務,讓孩子了解自己有什麼東西,下次再找東西的時候就不會慌亂。

第4件事:讓孩子自己做一頓美食

孩子慢慢地長大,一日三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讓孩子自己學會做美食,感受到做飯的快樂,也感受到做飯的辛苦,才能讓孩子真正的知道食物來之不易,才能學會不挑食

第5件事:帶孩子看一場電影

電影可以使思想劇場化!

電影通過故事影像傳遞價值觀,也提供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渠道。

陪孩子去看一場電影,就是一場很好的親子休閑時光,看電影之前一起討論看什麼電影,看電影之後可以讓孩子寫一個觀後感,能夠讓孩子通過電影去學習,讓孩子知道學習,不僅僅是看書上課這樣的單一渠道。

第6件事:陪孩子一起去陌生的地方遊玩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就曾經在演講中提到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要多帶孩子到陌生的地方去轉轉,孩子以後的格局會更大!

放假了陪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讓孩子感受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讓孩子感受不同地方的美食,就會讓孩子感受到世界的寬廣,也能讓孩子心胸更寬廣,遇到事情的時候不容易鑽進死胡同。

第7件事:跟孩子親子共讀一本書

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想要孩子多讀書,家長也要多讀書,可以選擇一本世界名著跟孩子一起親子共讀,讀完之後聊聊自己的看法,問問孩子的觀點,這樣才能讓孩子讀書變得更有趣,讓孩子讀書思想會變得更開闊。

第8件事:帶孩子一起去看望老人

放暑假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回老家去看看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孩子是一張白紙,看你怎麼去教育,如果父母孝敬老人,那麼孩子長大之後也會更孝敬父母,所以暑假期間正是帶孩子學習孝道的好時機

第9件事:記錄孩子成長的時光

孩子成長的時光是一去不復返,在暑假的時候有時間多帶孩子出去玩,多給孩子拍一些相片,然後保存起來,當孩子長大之後,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回憶。

暑假來了陪孩子做好這9件事情,你會發現暑假沒有虛度,孩子會變得更加自律,自信和獨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