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櫝還珠,就其含義我與兒子的爭辯


[比心][比心]受董宇輝的影響,暑假期間安排兒子多讀點書。基礎比較弱,先把家裡的有的幾十本書先看看複習一下。

[比心][比心]昨天讀到一篇文章有買櫝還珠這個成語,我引導他多思考 ,不要拘泥於課本。他說老師講的就是:買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卻退還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沒有眼光;取捨不當。我一查果然就是這樣子。

[比心][比心]我和他說文科的知識有時候和理科不一樣,不一定像1+1=2答案唯一(當然理科的一些東西也是不斷變化的,也有不同的解題思路)。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的道理。

[比心][比心]我說我們可以試著從買家和賣家兩個角度去理解。

[比心][比心]從賣家的角度原本想賣寶珠子,結果「弄巧成拙」(當然他肯定也計算過成本,應該不會虧本,所以他的目的也達到了,反正賣出去了,結果還有意外收穫——寶珠回來了,還可以再賣一次)。

[比心][比心]從買家的角度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盒子因為「名貴木材,輔以名貴香料熏它,並用珍珠玉石點贊,美玉翡翠裝飾」其價值遠超那個珠子,「誤以為是多餘的一個」。當然其肯定有價值,還回去是多此一舉。並不能說明買家沒有眼光。

[比心][比心]從現實角度來說,我們生活中經常有一些東西過度包裝,不僅浪費資源而且費錢。前些年月餅過度包裝等問題也引起過大家的關注。現在仍然有不少禮品盒涉嫌過度包裝,華而不實,失去了原本的價值。

我覺得這樣多和孩子討論是有意義的,沒有對錯,多開闊思路,舉一反三。




[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