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前夕,有人在北大校園內做了一個「能當北大老師,到底要多牛」的採訪,隨機抓北大校園內的同學或老師來接受訪問。
然而,這個採訪中的一個片段卻迅速走紅網路。在畫面中,被採訪的這位北大老師衣著普通,拎著一兜饅頭,抱著一瓶白開水,看起來並不擅長應付這種採訪。
但是,從他的口中我們得知,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居然獲得了高中數學聯賽的山東省第一名和數學奧林匹克金牌,直接被保送至北大。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在北大校園中被叫做「韋神」的數學天才韋東奕。
韋東奕的父母都擁有很高的學歷,母親是山東建大的一名教師,父親曾擔任山東建大理學院副院長和山東大學博導,畢業於山東大學數學系。
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韋東奕從小就開始接觸數學。對於小時候的韋東奕來說,數學並不是枯燥的知識,而是小遊戲。
一年級的時候,韋東奕發現了家裡的一本數學書《華羅庚數學學校》,裡面有很多有一定難度的數學題。每解出一道數學題的答案,韋東奕都覺得十分快樂和幸福。
此後,韋東奕便投身數學的海洋,初二便進入了山東師大附中的奧數訓練隊,成為了年紀最小的隊員。高一的時候,他進入了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
國家集訓隊里的每次考試都是4小時3道難題,而韋東奕甚至在開考後的2小時內就答完了全部的3道題目。
韋東奕不用尋常的解題方法,而是自創了一套方便快捷的方法,這種不是所有人都能駕馭的方法後來被大家稱為「韋方法」。
2008年,韋東奕參加了4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以滿分一舉奪得冠軍。國家隊領隊用3個小時解出來的題目,韋東奕用2.5個小時就做完了。
第二年,高二的韋東奕再次出征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前任冠軍數學天才陶哲軒用6個多小時解出來的終極壓軸難題,韋東奕只用1個多小時就結束了戰鬥。
這次競賽上韋東奕一戰成名,他也成功的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的數學系。
2013年,韋東奕更是在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上,以四項全能的好成績包攬了所有的單項金獎和最終的個人全能金獎(丘成桐獎)。
2014年,這位數學天才本科畢業,全世界的各大名校都向他遞來了橄欖枝。
哈佛大學更是放言,只要韋東奕來哈佛學習,他們可以為韋東奕配備專門的翻譯人員,不需要韋東奕在學習英語方面花費過多的精力。
但是,韋東奕拒絕了所有邀請,決定繼續留在北大進行碩博連讀。如今,韋東奕已經是北大的助理教授,在國際數學期刊上已經發表了十多篇論文。
聯繫自身,我們要怎樣像韋東奕一樣取得成就呢?碌碌無為終將是一事無成的。
我們需要通過閱讀汲取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培養一個強大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