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後的「家長作業」

「雙減」落地後,周圍有幾個家長朋友感到似乎沒事幹了。孩子們解放了,空出了大量時間——其實,這正是對家長的一種挑戰!這時,家長要擔起相應的教育之責,主動填補空白。

首先,家長要在細節上懂孩子,研究他們身心發展特點,引導他們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感興趣的或有益的事情上。我想,這應該成為當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減負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素質,不能只盯著那個「分」,要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能讓孩子受用一生的素質,比如愛、比如善良、比如各種好習慣、比如好奇心和快樂、比如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比如與小夥伴的合作意識等等。這些就是「減負」後留下的「家長作業」。家長只要多與孩子溝通,善於謀劃,就可以培養孩子踢球、跳繩、閱讀、書法、畫畫等方面的愛好,從而讓孩子的身體強健起來,心靈細膩起來,精神豐富起來,創新思維活躍起來。

「減」與「加」,是一種辯證關係,其目的都是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這不正是社會和時代賦予家長的作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