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某問答平台邀請回答一個讀者的問題,該問題是:「我們是縣一中,最近幾年男教師不斷考走,新進的教師很少而且都是女教師,為什麼會這樣?」
(圖註:平台邀請回答教育問題)
教師群體中,男教師越來越少,女教師越來越多,這種現象早在10多年前就出現。只不過現在愈演愈烈罷了,特別是縣城地區。根據教育部2018年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小學男教師佔小學教師群體的31.25%,初中男教師占初中教師群體的42.22%,高中男教師占高中教師群體的46.11%。其中,縣城地區以及偏遠山區,男教師比例會更少。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社會現象?
一、縣城教師收入少,男性成家立業、養兒育女成問題。
雖然近幾年關於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地區的高中學校招聘教師年薪高達20萬元到35萬元之間。但是,對於三四線城市的小縣城,甚至更加偏遠的地區,教師的月薪基本都在3000-5000元之間,沒有編製的小學教師可能還達不到這標準。
(圖註:縣城男教師收入偏低)
縣城教師收入少,社會賦予女性的角色使得大多數女性即使收入偏低,只要工作穩定,她們也能繼續堅持。可是,對於男教師來說,他們在達到適婚年齡後,要面臨成家立業,養兒育女,教師那份工資是遠遠不夠的。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只能選擇考公務員進入其他收入較高的單位,要麼辭職尋求其他發展。
總之,縣城教師收入少,男教師面臨成家立業、養兒育女等現實壓力,這是縣城男教師越來越少,女教師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圖註:社會普遍認為教師應該是女性)
二、社會刻板印象,認為男性應該做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真正在教育一線教過學的人都知道,教師工作並沒有那麼簡單和輕鬆。教師們平時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試卷,還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定時開展班會,更要及時與家長做好家校合作。此外,還要應對學校各級領導安排的各類公文寫作和突擊考察活動。好不容易等到了寒暑假,隨時都要被學校召回去開會,處理一些應急事件或者大掃除。
(圖註:教師工作相對沒有挑戰性)
然而,這些工作細則,對於沒有在教育一線待過的人來說,他們普遍會對教師帶有刻板印象,認為教師工作簡單、清閑、毫無技術含量。社會的這種刻板印象,對男性從事教師工作會帶來阻礙,一方面是社會認可度低,另一方面是男性天性中好鬥好勝的激情會被打壓。
總之,當社會刻板印象對男性從事教師職業戴著有色眼鏡,認為他們應該去做更具挑戰性的工作時,男性成為教師自然會越來越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縣城的男教師考走,出現男教師越來越少,女教師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二。
(圖註:辦公室都是女教師會很孤寂)
三、工作環境的枯燥和孤寂。
男教師變少後,教育群體的性別比例趨勢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因為環境中男性教師變少,僅存的男教師身邊都是女教師,他們每天要面對的是與自己思維差異巨大的異性,以及無法談心分享生活工作瑣碎的學生。所以,工作環境的枯燥感和孤寂感會直線飆升。
另外,男性本身就不善於情緒上的表達和外露,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他們很容易就陷入一種壓抑狀態,帶來一些心理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男性教師越來越少,而女性教師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三。
(圖註:工作成就感延遲反饋)
四、工作成就感難以及時反饋,甚至沒有。
教師這份工作有個很顯著的特點——成就延遲反饋,甚至沒有反饋。成就延遲反饋體現在——1、教學工作難以通過成績單一地體現出來;2、職稱與工齡掛鉤,與教學研究成果掛鉤;3、學生一年一升級,基本就把老師忘了,更不要說換學校。只有個別學生會定期回學校看望老師,或者功成名就後對老師進行回饋。
男性與生俱來的好鬥特質,使他們相比起女性會更具競爭意識。而競爭意識的持續需要工作成就感的刺激。而教師這份工作在這方面的屬性相對較弱,這也是為什麼男性教師會越來越少,女性教師越來越多的原因之四。
(圖註:給男教師們多一份尊重)
總之,教師群體男女性別失衡,背後是有各種各樣的客觀因素存在。想要改變當下這種社會現象,需要整個社會和多部門協作才有可能改變。特別是最基本的薪資保障、社會認可度等。最後,如果你身邊有認識的男性當教師,特別是縣城或偏遠地區,請多給予他們一份尊重和認可。我們的教育體系,太需要他們了。
我是星主,專註做教育知識分享,專研教育發展與心理,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關於教育成長路上,有困惑來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