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跨越1500公里,湖南父子騎行跨長江越秦嶺來陝高校報到

9月是迎新季,各大高校校園裡來了很多新面孔,讓歡騰的校園更加充滿青春活力。昨日記者獲悉,在我省高校大一新生中,陝西中醫藥大學中醫骨傷2101班學生尋鎊因「數千里騎行」走紅校園。按照報名時間估算好,他和父親提前22天出發,兩人、兩車,騎行1500餘公里,跨過長江,翻越秦嶺,靠著毅力排除一路上的困難險阻,準時在9月11日準時趕到陝西中醫藥大學報到。談起騎行的這段經歷,尋磅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一路收穫很大,領略了不同地方的風景和風土人情,也磨練了意志。

挑戰 體能訓練和裝備都備好

肥胖、身體健康指數低下是大多數高三學子的通病,於是「騎行」的想法在高考之前就在尋鎊心裡埋下了種子。暑假時,他向父親提出了騎行到學校的計劃,父親對他的這個決定非常認可,父子倆一拍即合。路途遙遠,又翻山越嶺,對於沒有長途騎行經歷的他們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所幸,我爸有一位喜愛長途騎行的朋友,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用的建議。比如,一些裝備的採購和路線的規劃,簡單的衣物、藥品、修理設備、地圖便成了最重要的行李。」

尋磅在校園裡

記者了解到,在騎行計劃開展前,尋磅父子便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體能訓練,通過跑步等有氧運動和短途騎行結合來進行鍛煉。據尋鎊回憶,在童年時期,曾加入過部隊的父親就對他的身體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他曾學習過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在瀏陽河里和父親一起游泳也是他最難忘的一段記憶。

出發 每一公里都會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在做好充足準備後,尋磅父子8月19日從湖南省瀏陽市踏上了旅途。「我們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6點準時出發,每天按照規劃的路線去走,中午天熱時休息一會,晚上就可以安排好住宿,順便可以在當地轉一轉,感受各地不同的人文風情。」尋磅說,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在旅行過程中經歷的點點滴滴。

旅途很辛苦,也有溫暖,在經過酒店和鄉鎮、村子的時候,大家對這對父子很好奇,也很關心,在當地人幫助下,他們少走了很多彎路。在路過一個鄉鎮時,當地人還很熱情的給他們拿了自家的蔬菜水果當做路上的補給,「心裡暖暖的,大家的助力也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就這樣一路堅持下來了。」尋磅說。 一千五百多公里,每一公里都會遇見不一樣的風景,也會遇見不一樣的人,還有不一樣的故事,極端天氣的突發和路線受阻等不可抗拒的因素雖然令人很心惱,但卻無法阻擋父子倆對之後騎行路上美麗風景的嚮往。當父子倆騎行到鄖縣時,正好遇見前方道路塌方,不得不臨時替換掉規劃好的路線,比計劃的騎行路途要多走幾十公里。

收穫 磨鍊意志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強大

經過不斷的努力,9月8日父子倆人終於到達了秦嶺。期間還遇到暴雨,路也封了,全身濕透的他們找不到路。尋鎊說,這天他們已經騎了六十多公里,如原路返回商洛,下一個六十公里是對父子倆體力很大的挑戰,這對已騎行很長時間的父子二人來說基本是不現實的,如果改路線走藍田,核酸檢測結果不能及時出來,在11號的時候肯定無法準時去學校報到……幸運的是,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他們順利完成這段騎行。 經過22天的騎行,終於到達學校。據介紹,父子倆除了中間因各種原因休息三天外,每天平均騎行80-90公里。1500多公里的騎行旅程對尋鎊影響很大,他說,在途中可以靜下心來,遠離喧囂,和自己,和大自然進行深入對話。來到學校後,要更加珍惜時間,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堅持鍛煉身體。

「一趟騎不但領略了沿途的好風景,更重要的是磨鍊了我的意志,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強大,在學習醫學方面更有動力。」尋鎊說,騎行與學習本質上比較像,雖然過程是個相對痛苦的過程,但結果卻是收穫滿滿,幸福感滿滿。「我很感謝父親,他總是給我滿滿的父愛,給我引導與支持,和他的相處點點滴滴總是讓我受益匪淺。」提到父親,尋鎊的眼神更加明亮了起來。

來源: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任娜 通訊員 王冰瑜 申陽 圖/陝西中醫藥大學提供

編輯:王少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