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留美預備學校」,大批人才出走,清華究竟做錯了什麼?

在網上有很多人都在以「留美預備學校」稱呼清華,作為中國一流學府卻長年背負罵名,這一現狀在全國範圍都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其中矛盾比較尖銳的點在於:大量清華留美學生,最後都選擇背離祖國,為美國的建設添磚添瓦,這一行為讓國人感到不適。而在近日清華校長就此事做出回應,大概意思就是:事實並非如此。並且公布了近十年的清華校友返回比例,超過半數甚至還在不斷地增長中。

第一:清華校長邱勇在第一堂課上提到「大學不能脫離她所在的土壤而發展,大學是國家的大學。」一定程度上清華只是一所學府,其沒有辦法干涉學員在留學之後的行為。比如說不少學生選擇加入美國隊伍,這一點我們可以道德譴責,但是沒有相應的法律限制,畢竟這只是單純的道德問題。那麼我們是否應當將這些學生的錯誤行為,歸罪於學校?客觀地來說,在全國的各地大學的留學生中,都有背叛祖國的人出現,清華只是一個典型。是不是要將這些大學都釘在恥辱柱上,讓那些留在國內的「學生」也感到羞愧?

第二:小鐵個人認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當採取的不是網路暴力手段,而是要反思為什麼這些人才會放棄中國,為什麼在同美國的人才競爭中會處於下風?根據清華大學清華校友總會的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4月,2002-2011級出國清華校友中已有超半數回國工作,且這一比例還在持續擴大中。相對比之前的大多數選擇留在國外,當前更多的人選擇回國,絕非是擔心被「言論譴責」。小鐵個人認為: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才是吸引人才留下的主要原因。所以與其浪費口水在網路上謾罵,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讓本土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第三:要允許「害群之馬」的存在,這是一個無法規避的問題,與其在那些害群之馬身上浪費時間,不如多關心一下那些選擇留在國內的人才。提供一個更加合理的發展空間,杜絕「論資排輩」的情況,讓年輕人擁有更多的機會。雖然清華提供的數據很喜人,但是也要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高端人才大量流失的問題?

最後客觀因素無法短期做出改變的前提下,在大學加強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強化其愛國情懷,不要一味地去追逐成績,不然最後這些碩果可能會被美國竊取。在面對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時候,很多人「不自信」,認為外國的月亮更圓。其實歸根結底就是素質教育的缺失。擁有超高的卷面成績,卻在大道理上「一塌糊塗」的人不在少數,所以不光是大學要加強,小中初以及家長一樣要教導孩子:一個人的人生追求只有同國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義。

(文/小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