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系列文章所說的老師並不是我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我的課堂老師,他其實只是我的日本客戶,我的合作夥伴。我們斷斷續續相互配合差不多40年,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學者風範,我從他那裡零零碎碎地學到了很多知識和道理。他的名字叫和田謙二,比我大一歲,今年74歲。
和田先生的五官看上去不像亞洲人,我猜想他可能是混血兒。因為戰爭的歷史原因,日本曾被美國佔領,所以其父難免-----?我從來沒有確認過他的家世和身世,只是把他當作我的老師。
1987年在天津造紙五廠的試驗室,左二是和田先生
他曾是日本一家知名化學公司的研究院長,而我們合作的時候,我只是作為他的翻譯,帶著他到中國介紹該公司的化學產品,做學術交流,開展覽會。因為我也曾是技術人員,與他有著共同的特點——古板、認真、固執,所以我們兩個很投緣。我雖然是機械和電工學的專業,卻不妨礙我向他學習化學方面的知識。
1995年在杭州召開的生活用紙國際研討會上,右二是和田先生
在四川德陽指導高速紙機的分散劑使用(左一是和田先生)
他的專業是高分子化學,因為他1987年開始把造紙分散劑PEO(聚氧乙烯)介紹到了中國,才使得中國的生活用紙(衛生紙、面巾紙、餐巾紙、尿不濕、衛生巾、無紡布等等)得以飛速發展。也正因為他的高分子化學的知識,使我拓展到鋰離子電池的漿料製造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我退休十多年仍在做技術顧問的看家本領。
在山東指導高速紙機的分散劑使用(右二是和田先生)
與我完全相同的是,和田老師也是退而不休,在大阪的另外一家公司做技術顧問,他想退下來都不被允許。本來他可以在家用電腦和手機輕鬆地工作,卻偏偏被僱用方要求每天坐1小時40分鐘(單程)的高速電車從姬路市往返於大阪市,每周只能休息2天,可見他的餘熱不可或缺,是難得的人才。而我也有幸成為他的業餘學生。
我之所以寫這個系列文,不是為了獲取網路流量,而是借網路平台保留記錄我的老師。我將來會死的,但願我的文章能夠為和田老師留下一點點人生的痕迹。僅此而已,我不勝榮幸。
2025年3月30日 開始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