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科技工作會上,九原區工信和科技局、稀土高新區科技創新局、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白雲鄂博稀土資源研究與綜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金力永磁(包頭)科技有限公司6家單位將創新實踐中的成功經驗、模式作典型發言,這不僅是全市上下緊緊圍繞「3+5+N」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加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行動和加快實施科技「突圍」工程所催生創新活力的生動寫照,更是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有力推動科技創新由「最大共識」成為「最強行動」的鮮活實例。
包頭市科技局將通過「科創包頭」新媒體平台推出系列報道,揭示他們在創新道路上銳意進取、攻堅克難的先進工作模式,期待這些典型經驗能為全市科技創新事業提供寶貴的啟示和借鑒,全力推動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成果、打開新思路、開拓新局面,為在全國百強城市中爭先進位、加快走出老工業基地創新發展新路子提供更為堅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內蒙古科技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全區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和包頭市「一號文件」、政府工作報告精神,緊扣自治區「五大任務」和「六大工程」,緊跟「兩個稀土基地」建設步伐,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和自治區、包頭市重點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引進領軍人才,參與組建重大平台,組織開展科技攻關,積極促進成果轉化,著力為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和包頭市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積極謀劃重大科研項目
學校聚焦重點產業,高度重視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和橫向課題各類項目的組織申報和實施。要求全體教師對於各類項目要做到「應報盡報、能報必報」,科技處組織專家學者做好申報諮詢和輔導,並與項目主管部門做好溝通交流工作,大幅度提升各類項目的獲批數和獲批經費。2024年學校獲批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49項,與2023年相比增長12.8%,獲得科研經費總額1.66億元,相比2023年增長12.7%。其中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49項,相比2023年增長58.1%,獲得國家級科研經費總額2058.6萬元,相比2023年增長82.3%,尤其是,2024年學校牽頭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聯合重點基金項目2項,實現該類項目零的突破。獲批省部級項目630項,科研經費合計8000餘萬元,分別較2023年增長17.97%和28.4%,其中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傑青項目2項,取得該類項目新的突破。橫向項目方面,2024年學校與218家企事業單位簽訂橫向項目256項,合計合同金額6333.41萬元;2024年累計到賬橫向經費5429.28萬元,再創歷史新高,連續8年保持增長趨勢。
鼓勵產出重大科技成果
學校通過職稱評聘、績效改革、獎優罰劣多種舉措,鼓勵高水平科技成果的產出數量和質量。2024年,學校作為第一單位發表高水平論文652篇,其中SCI一區文章36篇;出版專著37部;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12項,並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申報2024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獎32項。申請發明專利219件,授權發明專利90餘項,其中美國專利1項;被簽批的資政類成果3項,其中《包頭市培育世界級稀土產業集群研究》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簽批,《2024年度全區公安隊伍思想狀況調查研究》被自治區公安廳主要領導簽批,《包頭市「新周末經濟」發展研究》被包頭市主要領導簽批。
優化調整各類科研平台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平台的新建申報和調整優化。學校12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參加優化重組答辯,最終8個實驗室通過優化重組,通過率67%。完成「輕稀土資源全周期綠色高效開發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整改方案並上報教育部審核。「稀土新材料電磁冶金內蒙古自治區工程化中心」由自治區發改委批准建設,「黃河幾字彎發展研究基地」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批准建設。學校參與建設的「工貿行業安全風險防控聯合創新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獲應急管理部批准建設。學校參加評估驗收的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高校重點實驗室等均通過驗收,通過以上平台,有效的提升學校區域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端人才,並為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強化科研人才團隊引育
學校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引育。在人才引育政策上,一是出台《內蒙古科技大學高層次人才引進「科炬計劃」實施辦法(試行)》,建立緊缺人才、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引進政策供給機制。二是推出學校青年科技英才「151」托舉計劃,選拔一批優秀青年教師,有組織重點培養學科建設發展中堅人才和後備力量。三是制定《內蒙古科技大學學科帶頭人、學術骨幹培育遴選管理辦法(試行)》,讓引進來與本土培育有機融合起來,努力營建「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在引才成效方面,從北京科技大學剛性引進了「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張新房教授,2024年1月10日到崗工作,任職內蒙古科技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分管學校科學研究工作,擔任鹿城實驗室主任委員、內蒙古硅業學會理事長等重要職務,此外還引進博士師資68人。在育才成效方面,學校入選「英才興蒙」工程團隊3個、「英才興蒙」三層次人才3人、四層次人才7人、五層次人才67人;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計劃1人,寶鋼優秀教師1人;已獲得國家級、省部級各級各類人才獎項50餘人。
賦權保障科技成果轉化
學校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制定了《內蒙古科技大學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實施方案(試行)》《內蒙古科技大學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試行)》,鼓勵科技成果轉化,保障廣大教師成果轉化權益;學校加強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建設,通過「校企聯動+精準對接」模式打造、「企業科技特派員管理平台」構建和「需求庫+專家庫」雙軌對接機制的建立,強化科技特派員對駐包企業的技術服務。2024年,以技術開發、諮詢、服務等形式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數量為256項,合同金額6300餘萬元。其中,「一種在煤矸石中提取碳和二氧化硅及有價金屬元素的方法」單項科技成果轉讓合同經費2000萬元,取得單項轉化金額上的突破。
下一步,內蒙古科技大學將進一步聚焦國家重點戰略需求和自治區、包頭市重點產業發展,加強有組織科研,加大重大創新成果培育力度,促成更多優秀成果落地包頭、開花結果,為包頭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科大智慧。
來源:包頭市科學技術局(辦公室)、內蒙古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