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
不公布成績對孩子或許有一定的好處。這樣做可以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避免過分注重分數,讓他們有更多精力去探索興趣和培養綜合素質。同時,也有助於減少同學間的競爭攀比,營造一個更和諧的學習環境。但家長和學校仍需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給予適當反饋和指導。
下面是網友們給到的貼心反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現在不公布成績了,孩子學好學壞的後果是什麼?沒有後果。孩子自己和家長沒有評判標準了。做好做壞都是一個結果的事情,你還會在過程中努力嗎?國家的政策很好理解,分流讓適合的人去適合的崗位。但義務教育階段,不該分流,每個人都該真正好好學完義務教育而不是稀里嘩啦的從小為分流做準備。
最終還是拿成績這個大篩子區分三六九等。是呀 我覺得那還不如早點讓孩子們適應了這個情況 別讓他們摸著黑趕路 。只要頂層職業平等,工人和白領一個待遇,國內學生的內卷就可以極大的緩解。職業之間收入差距大,教育部做什麼都沒用,不是他能改變的了的。
不公布成績,可以維持平時的穩定,至於真正考試時的動蕩,馬上就升學分校了,對原學校造不成傷害性的影響。總體來說還是為了「維穩」。這不就是現在最流行,最受小朋友大朋友們追捧的拆盲盒嗎?不到最後一刻,不知道自己什麼水平。想想都刺激,必須再來一次!
現在教育這種搞法,淡化考試,淡化分數,實際上倒霉的就是廣大無權無勢無錢的普通人家,可悲的是高呼教育改革減輕學生負擔的也是這些人。真正的底層對孩子的要求就是別搗亂耽誤自己掙錢 你覺得底層不喜歡是因為你以為的底層不是真正的底層。
你們這階段測試,還是不隱蔽,我們這叫「限時作業」。我還是希望公布成績排名,省的對孩子在校情況抓瞎,更不踏實。也希望孩子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如果公布學習成績,都能讓孩子壓力大的受不了,那隻能說明家庭教育有問題。
農村有土話,當年連牆都砌不直的,但油嘴滑舌的,後來都改行做包工頭了。技術精湛的大師傅,最後砌了一輩子牆。成績主要看智商,天生的,但又不完全等同於買彩票。智商遵循遺傳規律。總的來說,高智商父母生出聰明孩子的概率是很高的。父母智商都很高的話,孩子智力又大概率不會超過父母。
卷子又不是沒給本人,有什麼不知道的。別告訴我連自己錯幾道題都不知道。我認為的不公布成績:所有學生和家長不知道,實際的不公布成績:學習不好的學生不知道。
對於自己家孩子什麼水平一點數都沒有,坐等三年級直接c的家長,就算一二年級有考試了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並且我不覺得樂考有什麼問題,低年級孩子本來也沒必要練習那些答題技巧,採用更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喜歡上學習,比做題更有意義。
不按成績排名的話,按門第?按誰貢獻大?按有人推薦?按綜合素質?給底層人一點機會吧!只要中考高考不按成績排,能不能上大學就幾乎和孩子自己沒多大關係了,主要取決於他父母的財力和社會資源。
感覺有點像是,解決不了學生的壓力問題,乾脆就逃避算了。每次去教育機構上班,看著那些不盡人意的分數總會有些恍惚,孩子明明夠努力了,卻還是沒有預期效果,很多時候我也蠻擔心學生會因此而感到灰心喪氣,一蹶不振。時常把「不要心急」「慢慢來」等降低焦躁感的辭彙掛在嘴邊。我覺得吧,真要想不讓孩子受到壓力的負面影響,就得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往他們稚嫩的心靈一點點注入力量,讓那些心靈都慢慢變得強大起來,應該鼓勵多去閱讀一些積極向上的課外讀物。一味寵著,慣著,逃避壓力,壓力就始終在你面臨它的時候處於上風,還不如武裝起來,多想著如何讓他們變得堅強。
底層快樂教育,中層素質教育,頂層精英教育。上心的父母自己買試卷做一做,基本啥水平心理就有數了。不上心的……開心就好了。初中的孩子還有青春期毛病,不是家長想就行得通的。再就是分數排名就像孩子賽跑一樣,得有一群人一起跑才有感覺。
不能讓你們都知道考試成績,讓你們感受不到成績的提升或者下降。就讓「我」們幾個人知道就行了,然後針對成績的變化採取對策。如果都讓你們知道了,這招就不靈了。鴕鳥政策吧,能躲一時就一時。不過,總有一天要把腦袋從土裡拔出來的。
還別說,照著趨勢下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還真有可能會頒布,和德國等歐洲國家一樣把每個年齡段孩子學習的內容範圍全規定死了,誰超綱就是違法、甚至可構成犯罪。你家孩子素質教育快樂教育,我家孩子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太苦了,只能讓我家承受,這種高風亮節值得表揚。
保護的是那群又懶又作又玻璃心的家長。同學不知道,但是同學的父母知道啊,經常跟你在一起玩的XXX成績太差了,以後別跟他玩,萬一學壞了。制定政策的人真的離百姓太遠了…,作業本現在不讓帶回家,試卷也不能帶回家,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嗎,純屬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試問有多少家長能理解 「不盲目把協助自己達成目的的尺度當做目的本身」。看了最近的熱播劇,也是有感,當代的父母和小孩真的太內卷了,孩子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血親,更是用來攀比的商品。在家長圈,大家肆意分享著如何』包裝『自己的孩子,讓他/她變得更加』精美『。家長圈的競爭潛移默化地進入了學生圈,惡性攀比、競爭、對立。答主說的真的非常好,現在的教育應該讓孩子們懂得如何良性競爭,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完美的孩子!
歡迎留言討論呢感謝各位友友的閱讀,祝看到這裡的您天天開心,順風順水發大財,別忘了點贊關注哦~我們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