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完善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體制機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體育強國貢獻力量。據介紹,這是首個專門針對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
快和小編一起看詳細內容↓↓↓

加大培養力度
科學規劃體育教育專業培養規模,在國家和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優師計劃」等培養計劃中適度擴大體育教育專業師範生培養數量,逐步提高體育教學專業學位領域研究生招生比例。
改革高校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強化體育教學實踐和健康教育,著力提高體育教育人才在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等方面專業素養水平。
鼓勵高校面向非體育教育專業師範生開設體育類微專業和輔修專業,培養兼備體育教育教學素養的教師。支持高水平體育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師範生培養。
強化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育人機制,推動師資共享、平台共建,聘請優秀中小學體育教師為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指導,鼓勵高校為中小學校體育課程活動開展提供有效支持,切實提高體育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優化補充機制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課時要求,結合實際,按照不高於班師比小學5:1、初中6:1、高中階段8:1的標準配備體育專任教師,採取多種方式,配足補齊校園足球、籃球、排球專(兼)職教師。
結合學齡人口變化、學校規劃布局調整、教師隊伍結構等情況,科學確定體育教師招聘計劃,補齊中小學體育教師結構性缺口。
建立符合體育教師崗位特點的招聘辦法,嚴把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關,招聘崗位一般應明確體育專業要求,非體育專業應具有二級及以上運動員等級證書,突出專項運動技能水平的考察。
各地可拿出一定數量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崗位面向取得教師資格的優秀退役運動員、優秀退役軍人公開招聘,重點吸引優秀足球退役運動員到中小學任教。

提升素質能力
加強資源整合,充分發揮高等學校、教育科研機構和體育機構作用,建立一批體育教師培訓基地。
優化「國培計劃」體育教師培訓項目,著力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師學科素養,重點開展足球、籃球、排球以及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等培訓,培育一批體育領軍教師,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各地要制定體育教師培訓方案,加大培訓經費保障力度,分類分層實施周期性體育教師全員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運動技能等水平。
中小學體育教師參加教育、體育部門開展的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體育師資培訓可按當地教育部門規定計入當年繼續教育學時。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賦能教育行動,強化體育教師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和數字素養。
落實教練員崗位
各地結合實際設立中小學專(兼)職教練員崗位,原則上各縣(市、區)應至少設置1個中小學專職教練員崗位。
充分發揮學校體育教練員專業特長,切實加強學生體育運動專項技能和體能訓練,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帶動提升學生體育鍛煉質量和體能水平。
鼓勵各地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教練員崗位面向取得一級及以上運動員技術等級的退役運動員公開招聘。
積極探索建立體育教練員共享機制,對所管理學校的教練員崗位統籌設置,統一管理使用。加大學校體育教練員和體育教師資源整合力度,允許教練員與體育教師在取得相應資格後的崗位互相轉任。
完善評價激勵
各地各校科學合理確定中小學體育教師課時量,並將體育教師組織開展大課間、體質健康監測、課後訓練、課外活動、課後服務、指導參賽和走教任務等計入工作量,並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競賽成績,在績效工資分配時給予傾斜。
完善體育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明確職稱評聘標準,優化崗位結構,確保體育教師在職稱(職務)評聘、福利待遇、評優表彰、晉級晉陞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在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教學名師、教學成果獎等遴選表彰中保證體育教師佔有一定比例。
各地要統籌各類體育資源,鼓勵和支持體育教師組建學校運動隊,為體育教師配備必要的運動服裝,並在教學裝備方面給予相應支持。各地各校要定期開展優秀體育教師專題宣傳活動,選樹一批「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先進典型。

以下為《通知》原文內容
請上下滑動查看
教育部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
隊伍建設若干舉措的通知
一、明確目標任務。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到2027年,推動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數量結構更加合理,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升,評價激勵和保障機制不斷健全,滿足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到2035年,適應教育現代化和建成教育強國要求,形成完善的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機制,促進體教深度融合,造就一支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體育教師隊伍,持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
二、嚴格師德師風。常態化推進師德培育,將教育家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融入體育教師培養培訓全過程,引導廣大體育教師在教育教學、群體活動和訓練競賽等育人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鼓勵體育教師深入社區、鄉村,開展體育運動健康志願服務等社會實踐。在資格認定、教師招聘、職稱評聘、年度考核、賽事選拔、推優評先、表彰獎勵等工作中嚴格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深入落實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及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嚴格落實師德違規「零容忍」。
三、加大培養力度。科學規劃體育教育專業培養規模,在國家和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優師計劃」等培養計劃中適度擴大體育教育專業師範生培養數量,逐步提高體育教學專業學位領域研究生招生比例。改革高校體育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強化體育教學實踐和健康教育,著力提高體育教育人才在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等方面專業素養水平。鼓勵高校面向非體育教育專業師範生開設體育類微專業和輔修專業,培養兼備體育教育教學素養的教師。支持高水平體育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師範生培養。強化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育人機制,推動師資共享、平台共建,聘請優秀中小學體育教師為高校體育專業學生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指導,鼓勵高校為中小學校體育課程活動開展提供有效支持,切實提高體育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四、優化補充機制。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課時要求,結合實際,按照不高於班師比小學5:1、初中6:1、高中階段8:1的標準配備體育專任教師,採取多種方式,配足補齊校園足球、籃球、排球專(兼)職教師。結合學齡人口變化、學校規劃布局調整、教師隊伍結構等情況,科學確定體育教師招聘計劃,補齊中小學體育教師結構性缺口。建立符合體育教師崗位特點的招聘辦法,嚴把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關,招聘崗位一般應明確體育專業要求,非體育專業應具有二級及以上運動員等級證書,突出專項運動技能水平的考察。各地可拿出一定數量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崗位面向取得教師資格的優秀退役運動員、優秀退役軍人公開招聘,重點吸引優秀足球退役運動員到中小學任教。
五、統籌資源配置。建立體育教師資源監測機制,優化體育教師資源統籌調配。科學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加強區域內體育教師統籌,推動體育教師合理流動。鼓勵各地探索建立區域內體育教師資源共享機制,通過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等方式,推動體育教師定期交流、跨校兼課、跨學段任教,鄉村小規模學校較多的,鼓勵體育教師在鄉鎮內走教,促進學校間、城鄉間、區域間體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滿足學校體育教學需要。體育教師一般應專人專崗,其他學科教師兼教體育課應具有相關專業背景或專業運動訓練經歷,並符合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相關規定。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學校提供高水平體育課後服務和教練服務,滿足學生多樣化體育教育活動需要。
六、提升素質能力。加強資源整合,充分發揮高等學校、教育科研機構和體育機構作用,建立一批體育教師培訓基地。優化「國培計劃」體育教師培訓項目,著力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師學科素養,重點開展足球、籃球、排球以及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等培訓,培育一批體育領軍教師,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各地要制定體育教師培訓方案,加大培訓經費保障力度,分類分層實施周期性體育教師全員培訓,提升教師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運動技能等水平。中小學體育教師參加教育、體育部門開展的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體育師資培訓可按當地教育部門規定計入當年繼續教育學時。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賦能教育行動,強化體育教師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和數字素養。
七、落實教練員崗位。各地結合實際設立中小學專(兼)職教練員崗位,原則上各縣(市、區)應至少設置1個中小學專職教練員崗位。充分發揮學校體育教練員專業特長,切實加強學生體育運動專項技能和體能訓練,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體育社團和體育俱樂部,帶動提升學生體育鍛煉質量和體能水平。鼓勵各地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教練員崗位面向取得一級及以上運動員技術等級的退役運動員公開招聘。積極探索建立體育教練員共享機制,對所管理學校的教練員崗位統籌設置,統一管理使用。加大學校體育教練員和體育教師資源整合力度,允許教練員與體育教師在取得相應資格後的崗位互相轉任。
八、完善評價激勵。各地各校科學合理確定中小學體育教師課時量,並將體育教師組織開展大課間、體質健康監測、課後訓練、課外活動、課後服務、指導參賽和走教任務等計入工作量,並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競賽成績,在績效工資分配時給予傾斜。完善體育教師考核評價機制,明確職稱評聘標準,優化崗位結構,確保體育教師在職稱(職務)評聘、福利待遇、評優表彰、晉級晉陞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在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教學名師、教學成果獎等遴選表彰中保證體育教師佔有一定比例。各地要統籌各類體育資源,鼓勵和支持體育教師組建學校運動隊,為體育教師配備必要的運動服裝,並在教學裝備方面給予相應支持。各地各校要定期開展優秀體育教師專題宣傳活動,選樹一批「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先進典型。
九、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從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建設的高度,加強對本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總體謀劃,定期研究區域內體育教師培養和配備工作。要將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列入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發揮責任督學常規督導作用,引導各地按要求配齊配強體育教師,加強專職體育教研員隊伍建設。健全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監測評估機制,強化對學校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估。
十、強化經費保障。各地要切實加大學校體育經費投入力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根據需求將中小學體育工作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學校要重點支持體育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運動隊建設、體育競賽、訓練裝備更新等項目。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發展中小學體育,多渠道逐步加大學校體育經費投入。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
就《通知》答記者問
提問
請介紹一下《通知》出台的背景。
回答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黨中央高度重視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體育教學質量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育英學校時提出明確要求,體育鍛煉要從小抓起,體育鍛煉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鏡」就少一些,學校要把體育老師配齊配好,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都要為少年兒童增強體魄創造條件。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要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對標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建設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體育教師隊伍仍存在數量不足、補充困難、專業化程度偏低等問題,亟需出台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專門舉措。
教育部召開專題會議,在廣泛調研、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印發了《教育部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若干舉措的通知》,聚焦中小學體育教師師德師風、培養培訓、師資配置、評價激勵、待遇保障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培養造就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體育教師隊伍的政策舉措。
提問
請介紹一下《通知》主要包括哪幾部分內容。
回答
主要內容包括3個部分10條。
一是明確總體要求。強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明確了2027年、2035年目標任務,指導各地建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為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供堅實的師資保障。
二是提出主要舉措。針對體育教師隊伍存在的結構失衡、專業性水平有待提升、待遇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強調各地各校要嚴格師德師風、加大培養力度、優化補充機制、統籌資源配置、提升素質能力、落實教練員崗位、完善評價激勵,形成完善的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機制,促進體教深度融合,持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
三是強化工作保障。指導各地從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建設的高度,結合學齡人口變化、師資隊伍結構等情況,加強對本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組織保障。強化經費保障,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學校體育經費投入力度。

提問
請介紹下《通知》政策創新點。
回答
作為首個專門針對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通知》結合實際問題,認真總結分析體育教師隊伍的特點、現狀、問題,聚焦補充配備、專業提升、待遇保障,力求提出符合體育教師隊伍特點的創新做法。
第一,突出體育教師補充配備。一是在充分調研和科學測算基礎上,提出學校要按照不高於班師比小學5∶1、初中6∶1、高中8∶1的標準配備體育專任教師,並且針對體育教師招聘條件作了明確要求。二是落實教練員崗位制度,學校教練員、體育教師可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按規定互相轉任。三是打通優秀退役運動員、優秀退役軍人到中小學任教通道。四是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與相關專業機構等社會力量合作向學校提供體育教育課後服務和教練服務,滿足學生多樣化體育教育活動需要。
第二,突出體育教師專業素質提升。一是提高來源質量,規定體育教師的學歷須是體育專業,非體育專業要具有二級及以上運動員等級證書。明確將專項運動技能作為體育教師招錄的重要考核內容和依據。二是強化職後培訓,對全體在職體育教師實施按能力分層、按學段分階的精準培訓,優化「國培計劃」體育教師培訓項目,著力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師學科素養。
第三,突出體育教師隊伍待遇保障。一是完善體育教師考核評價機制,體育教師享受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二是將體育教師開展課後訓練、課外活動、指導參賽等計入教學工作量,並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競賽成績,在績效工資分配時給予傾斜。
第四,突出對「三大球」教師隊伍的重視。一是明確提出配備要求,強調採取多種方式配足補齊校園足球、籃球、排球專(兼)職教師。二是注重招聘補充,可拿出一定數量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崗位面向取得教師資格的優秀退役運動員、優秀退役軍人公開招聘,重點吸引優秀足球退役運動員到中小學擔任體育教師。
提問
請談談如何做好《通知》的貫徹落實。
回答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各地要從加快推進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建設的高度認識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不斷提升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質量。
二是壓實工作責任。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將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列入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定期研究、謀劃推動,在對文件內容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研製具體舉措,確保文件要求落到實處。
三是強化經費保障。各地要多渠道逐步加大中小學體育經費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支持發展學校體育,重點支持體育教師培訓、教學研究、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運動隊建設、體育競賽、訓練裝備更新等項目,為高質量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良好支持。
綜合丨「首都教育」微信號、「現代教育報」微信號
責編丨徐靖程
複審丨唐莉莉 終審丨張雪蓮、李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