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領域持續深化改革的當下,體育教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然而,當前體育教材暴露出諸多問題,使得重視體育教材的編寫工作迫在眉睫。日前,在上海市市東實驗學校呂型偉書院舉辦的上海市體育特級教師聯誼會上,多位深耕體育教育領域多年的專家匯聚一堂,針對相關問題展開交流,旨在為體育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探尋有效路徑。
上海市特級校長、特級教師徐阿根指出,在體育教學的推進過程中,單元教學模式的大力推行勢在必行。體育課程教學長期存在項目繁多、蜻蜓點水、缺乏系統、學段脫節等現象。這就需要體育教師組織開展邏輯清晰、系統連貫的結構化內容體系的教學。體育單元教學,能夠對學生體育學習進程中的知識體系、技術要點以及技能實操進行全方位、系統性且邏輯性的教學引導。而這一切都需要有高質量的體育教材作為支撐。
高質量的體育教材應具備哪些條件?系統性與連續性成為兩個關鍵點。多位老師認為,系統性與連續性對於優化體育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上海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卜洪生認為,教材的系統性體現在其內容的全面性與合理性,其中不僅涵蓋了廣泛的體育理論知識,還包括了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而教材的連續性則通過邏輯清晰、有條不紊的內容安排得以實現,確保了知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傳授,這與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相符合。以籃球運動為例,教材應按照「變向換手運球(水平三)」「行進間低手投籃(水平四)」「傳切配合(水平五)」逐一展開。
徐阿根指出,就課程內容而言,當前體育教材確實存在銜接性不足的問題,課程安排的起點也不夠明確。體育教材的問題不僅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也給學生的學習體驗帶來了負面影響。同時,新的課程標準對教研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體育教材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針對這一問題,徐阿根提出單元教學文本的撰寫建議:單元學習的主題、單元設計的思路、單元學習目標、單元學習進程、每個學習進程的設計。
從最初的體操課,到後來的體育課、體育與保健課,再到如今的體育與健身課、體育與健康課,課程名稱幾經更迭,中小學體育課程教材已歷經十餘次的改革與調整。上海市特級教師施履冰認為,體育課程名稱的多次變更,反映了體育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更從側面暗示了體育教材編寫過程中面臨的種種挑戰。
此次上海市體育特級教師聯誼會由上海市體育特級教師、特級校長沈洪主持。會議為學校體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諸多新思路,對體育教材存在的問題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深刻意識到重視體育教材編寫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展望未來,上海市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需要汲取本次活動的智慧結晶,持續深化體育課程改革。而重視體育教材的編寫工作,無疑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只有不斷完善體育教材,才能為體育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為學生創造更加優質、多元的體育教育環境,助力學生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