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清華大學的理科狀元,年薪20萬都是小意思。
可他卻拿著清華畢業證去應聘保安,連面試的人都覺得他是在開玩笑。
作為頂尖學府的畢業生,本該在大城市的公司中大展拳腳,可他卻不走尋常路,畢業5年後選擇回鄉當保安。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寧願拿一個月5000元的薪資,也不願去大城市闖蕩。
到底是什麼讓他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已經看破紅塵還是另有隱情?
1991年,張曉勇以全省理科第一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
對於一個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這就是改變命運的機會。
張曉勇很聰明也很努力,一直都是全校師生眼中的學霸。
他在課堂上表現出色,在科研領域也小有成就,未來無限光明。
五年後,有的同學已經在實驗室里為學術奮鬥,還有些人選擇進入外企做高管。
可張曉勇卻作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決定,他回到了家鄉,成為了一個月薪5000元的保安。
他怎麼想的?有人認為他放棄了前途,非常愚蠢。
當保安的日子很安穩也很簡單。
放棄了讓人艷羨的前景,在前途和父母中二選一,他毫不猶豫選後者。
有人說這是「不爭氣」,也有人說這是「逃避」。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要回家盡孝,陪伴生病的父親,照顧年邁的母親。
離開了五光十色的廣州,他在家鄉的馬王堆陶瓷市場,每天為來往的顧客提供幫助,慢慢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張曉勇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境並不富裕。
為了改變命運,他從小就刻苦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他一心想著讀書改變命運。
這個信念一直伴隨著他考大學。
小學時,他總是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埋頭看書,幾乎沒有時間去和同學們玩耍。
高中時,在各種學術競賽中屢獲獎項,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終於熬到了考大學的日子,他也沒讓大家失望,順利考上了清華大學。
在清華大學,張曉勇的表現依舊出色,他的思維敏捷,學習成績一直處於前列。
上學的那些日子裡,他幾乎沒有什麼娛樂,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了學習和研究中。
人們都認為,這樣一個努力的青年,未來必然會走上科研的道路,成為一位偉大的學者。
可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選擇了畢業後進入社會,沒有繼續深造。
2003年,張曉勇進入廣州的一家公司,擔任了銷售主管的職位。
剛進入公司時,他滿懷信心,心想著自己在工作上能有所突破,成為一名「成功人士」。
以他的學歷和能力,應該能很快升職加薪。
可現實很快給了他當頭一棒,工作並沒有他想像中那麼理想。
他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困在這樣的崗位上。
就在這個時候,家裡傳來噩耗,父親患上了尿毒症,急需治療。
母親年事已高,身邊沒有人可以幫忙照顧。
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張曉勇的肩上,他清楚地知道,不能只為了自己而活。
決定放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照顧父母。
他放棄了許多人眼中理想的職業,放棄了所有的榮譽和光環,回到了那個曾經為他鋪路的家庭。
每天照顧父母,過著平凡的生活。
很多人都在質疑張曉勇的選擇,清華畢業生當保安,難道不是在浪費自己的才華嗎?
他的初衷是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可是月薪5000元的保安,也沒有讓他們一家人活不下去。
也許他的生活與周圍人相比顯得有些平凡,但他卻從未覺得屈辱。
每天他在陶瓷市場里巡邏,處理鄰里之間的小紛爭,幫助攤主解決一些小問題。
儘管這些工作看似瑣碎,但他從未厭倦。
在他心中,照顧父母、擁有自己的安穩生活,才是他真正的目標。
生活的腳步漸漸平穩下來,他不再追逐那些虛無的名利和光輝,專註於當下,享受這份看似普通卻溫暖的生活。
張曉勇的故事或許讓許多人感到不解,甚至不屑一顧。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告誡我們「好好讀書,改變命運」,但是現實往往出人意料。
努力的結果不能總是以金錢和地位來衡量,成功與失敗的標準也不應局限於外界的評價。
龐眾望也是農村出生,母親常年癱瘓在床,父親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但他沒有因為要照顧父母放棄了自己的前程,反而更努力的學習,最後考上了清華大學。
高考時以744分的成績,拿下當年滄州市的理科狀元。
孝順父母是應該的,但是自己的前途也很重要。
對張曉勇來說,真正的幸福,在於他是否能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與職位高低,薪水多少沒有多大關係。
對比其他人對他選擇的評價,我們也許能看清一個道理:只要自己開心,那就值得。
成功從來不是一個單一的定義,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會遇到不同的選擇,所謂的「成功」也可以有許多種解釋。
有的人追逐的是高薪職位,有的人追求的是家庭的幸福,有的人希望改變世界。
張曉勇只是希望在最簡單的生活中,陪伴父母,安穩過日。
如果我們單純用金錢和職位去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那豈不是將人生變得狹隘了?
人生的軌跡並非單一,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選擇,最終帶給我們的,都是一份自我的滿足與內心的平靜。
不在乎他人的評價,活出自己的節奏,每個人真的都能做到嗎?
重慶晨報:昔日高考狀元清華畢業當保安--2013-11-19
經視直播:曾經是湖南理科狀元的他 清華畢業後做起保安:為社會做貢獻!--2019-09-05
文/編輯: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