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內卷的家長,都有一些共同點

2025年01月04日16:33:04 教育 1516

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中,內卷已經成了一個幾乎無處不在的辭彙。

每年開學季,各類培訓班幾乎「撲面而來」,各類家長群體紛紛加入,彷彿在一場永不停歇的「學術競賽」中比拼。

成績成了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周圍的父母常常口口聲聲提起某某同學的優異成績,時不時也會用「別人家的孩子」來進行激烈的對比。

這種氛圍下,不少家長選擇了「無條件加碼」的道路,生怕孩子稍微鬆懈,就被時代甩在了後頭。

不讓孩子內卷的家長,都有一些共同點 - 天天要聞

可你有沒有想過,教育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

是為了讓孩子在人生的某個點上,成為一個更完整、更具幸福感的個體,還是單純地為了爭奪那一份「名次」與榮耀?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我認識的那些家長,他們之所以沒有被這場「教育內卷」裹挾,背後有其獨特的智慧和從容。

他們並非無所事事,也不是對教育漠不關心,而是通過不同的方式,為孩子提供了更為寬廣的成長空間。

不讓孩子內卷的家長,都有一些共同點 - 天天要聞

1、教育不等於做題,天賦才是關鍵

我認識一位非常有趣的媽媽,她的孩子成績並不突出,但她始終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信心。

因為她深知,天賦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而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而非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

這個媽媽自己從小成績也不算頂尖,但她卻憑藉對某些領域的天賦,一路走得非常順利。

有一次,她和我分享過她自己的成長經歷:

「我從來沒有經歷過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倒是通過做一些小實驗、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激發了我的興趣,才慢慢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現在回想起來,這才是我真正的學習方式。」

她的這番話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教育的核心並不是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而是去挖掘孩子的潛力和天賦。

她在為孩子選擇學校和課外活動時,總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點,而非單純地去追求學科上的成績。

實際上,她的兒子是個典型的「音樂天才」。

儘管他在語文和數學上成績一般,但他在鋼琴上的表現卻讓人驚嘆。於是,這位媽媽給孩子報了一個音樂班,而不是讓孩子拚命做題。

她曾這樣告訴我:「我不在乎他是不是能在語文競賽上拿獎,我只在乎他能否在音樂上找到自己的節奏。」

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逆流而上」,她並不追求傳統的「學霸」標準,而是幫助孩子挖掘他天生的興趣與能力,給他更廣闊的自由成長空間。

不讓孩子內卷的家長,都有一些共同點 - 天天要聞

2、學會技能,比拼成績更重要

「我家的孩子,成績一般,但他一直在學編程。」這是另一個我認識的家長的觀點。

在她看來,孩子的學業成績並不代表未來的全部,技能才是孩子能夠立足社會的根本。

她的家境並不寬裕,但她卻清楚地知道,孩子未來需要的,不僅是學術成績上的「榮耀」,更是能夠為他提供更好生活質量的實際能力。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討論教育問題時,她告訴我:

「每年花在各種培訓班上的錢,真不值。孩子如果沒有特別的天賦,拚命做題也沒意義。與其讓孩子在做題中迷失,不如讓他學點真正有用的技能,哪怕將來成為個程序員,也比一味追求名校要踏實。」

她對這個觀點非常堅定。她不讓孩子參加額外的補習班,反而鼓勵孩子利用閑暇時間去學一些技能,比如編程、外語、甚至是插畫等一技之長。

在她看來,這樣的技能不僅能幫助孩子在競爭激烈的未來社會中脫穎而出,還能讓他擁有更多選擇的自由,而不是一味地跟風和內卷。

說到這個,曾經有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

她的孩子通過自己自學編程,在高中時就開始接觸一些實際項目,甚至有些小的技術公司開始主動聯繫他進行實習。

雖然他成績平平,但他卻通過技能贏得了「超越」傳統教育體系的機會。

這種自我實現的方式,比單純依賴考試成績更能讓孩子感受到成長與自信。

不讓孩子內卷的家長,都有一些共同點 - 天天要聞

3、教育不僅僅是升學,人生有更多選擇

在我認識的家長中,有一類非常「豁達」的家長,他們並不一味地追求學術成績,也不希望孩子陷入單純的「內卷」中。

很多人誤以為,這類家長的孩子註定會「懶散」或者「隨便」,但其實,他們背後有著極其理性的思考。

那些真正富有的家庭,往往更加註重孩子的全面發展,而非單一的學術表現。

我有個朋友的父親,就是典型的實力型家長,他早早意識到,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讓孩子考個好大學,讀個好專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未來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更高的適應能力。

他曾經對我說:

「孩子的成績不一定代表一切,但他是否具備足夠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否能在人生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才是最關鍵的。」

他的孩子成績一般,但他並不急於讓孩子參加高強度的補習班,而是鼓勵孩子通過實踐與探索,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

最終,他的孩子選擇了創業,並在一家創新型公司中嶄露頭角。

雖然他沒有走傳統的升學路線,但依靠個人能力和家庭資源,他依然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就。

不讓孩子內卷的家長,都有一些共同點 - 天天要聞

通過對這三種家長的觀察與分析,我發現真正不選擇讓孩子過度內卷的家長,往往具備一個共同的特質:

他們清楚地知道,教育的本質並非是考試和排名,而是幫助孩子發現並發展自己的天賦和興趣,培養獨立思考和實際能力。

對於他們而言,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升學,更是為了幫助孩子在多元的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過上充實而幸福的生活。

因此,教育不應是一場無休止的「內卷」遊戲,而是一個發現、培養、引導的過程。

我們不必將所有的焦慮和壓力加在孩子身上,而應讓他們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中,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與目標。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積極推動防非知識進校園 「百校防非計劃」圓滿收官 - 天天要聞

積極推動防非知識進校園 「百校防非計劃」圓滿收官

在防範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指導下,由人民網聯合中國金融傳媒集團發起的「百校防非計劃」日前圓滿結束。作為2025年度防範非法金融活動宣傳月的核心項目,該計劃以「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
美股三個月暴漲10萬億美元創紀錄,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本周關鍵投票 - 天天要聞

美股三個月暴漲10萬億美元創紀錄,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本周關鍵投票

美股三大指數在4月觸底後迎來強勁反彈,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重新刷新歷史新高。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慶祝圖片,對市場表現表示讚賞。標普500指數在不到三個月時間內市值增長超過10萬億美元,創下指數從高位下跌15%以上重新突破新高的最短紀錄。歷史數據表明,7月通常是美股表現最佳的月份之一,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
AI填志願靠譜嗎?實測10款熱門產品:存在定位偏差、信息失實等硬傷 - 天天要聞

AI填志願靠譜嗎?實測10款熱門產品:存在定位偏差、信息失實等硬傷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巫慧 校對 穆祥桐2025年全國高考分數已經公布,各地已陸續開啟高考志願填報環節。今年高考志願填報季,AI技術的深度介入成為顯著亮點,多家教育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巨頭都推出了基於人工智慧大模型的智能志願填報產品和服務。用AI填志願靠譜嗎?它是否能針對考生的實際情況給出個性化的志願填報方...
吉林大學與復旦大學都是985,在實力上,兩所高校差距有多大? - 天天要聞

吉林大學與復旦大學都是985,在實力上,兩所高校差距有多大?

導讀:吉林大學與復旦大學都是985,在實力上,兩所高校差距有多大?在中國的教育星空中,吉林大學與復旦大學猶如兩顆璀璨的明珠,各自散發著獨特的光芒。它們同屬於985工程高校,代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頂尖水平。然而,就像夜空中的星星,雖然都閃耀著光
暑期文言文知識點預習,八年級必考知識點全在這份清單里! - 天天要聞

暑期文言文知識點預習,八年級必考知識點全在這份清單里!

暑期預習這樣做,新學期語文文言文提分30+!八年級必考知識點全在這份清單里!各位家長朋友,暑假可是彎道超車的黃金期!別讓孩子把文言文當"天書",現在預習這些,開學直接領跑班級!作為帶過8屆畢業班的語文老師,我深知八年級文言文有多"坑":生僻
為什麼學生做筆記時會突然炸毛?從大腦疲勞到課堂PUA的底層邏輯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學生做筆記時會突然炸毛?從大腦疲勞到課堂PUA的底層邏輯

歷史課上,老師剛轉身板書,教室里就開始窸窸窣窣;讓記的知識點剛寫了一半,後排學生已經開始發獃——這樣的場景,不少老師和家長都很熟悉。最近有位歷史老師氣沖沖找到我:「全班都在抱怨筆記太多,有學生甚至直接罵我笨蛋!」這背後,真的只是孩子不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