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數據顯示:印度15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美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

2024年11月30日08:20:30 教育 4673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美國需要中國留學生學習人文學科,需要印度留學生學習科學」,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今年6月拋出的這番論調言猶在耳,這再度暴露了美國人的狹隘與偏見。近半年時間過去了,更想要印度學生而非中國學生的他,「願望實現了」。

當地時間11月18日,根據美國國務院贊助的國際教育協會(iie,總部位於紐約)發布的最新年度調查數據顯示,在2023-2024學年,共有331602名印度留學生在美國學習,而中國留學生的人數則為277398人。相較上一學年,印度留學生增加了23%,中國學生減少了4%。

至此,印度15年以來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事實上,多年以來,中國留學生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外國學生群體,在2022-23學年的總人數接近29萬人。而自2020-21學年以來,在美國的印度留學生人數一直在穩步增長,2023-24學年的總人數約為當時的兩倍。

教育機構數據顯示:印度15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美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 - 天天要聞

今年6月24日,坎貝爾曾對智庫機構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說:「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學生來美國學習人文和社會科學,而不是粒子物理。」他聲稱,美國應歡迎更多來自中國的學生,但他們應該來學習人文學科而不是科學。他指出,出於安全考慮,美國大學正在限制中國留學生接觸敏感技術。

他還表示,沒有足夠的美國人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即stem學科),美國需要在這些領域招收更多的國際學生,但要從印度這個美國日益重要的安全合作夥伴那裡招,而不是從中國。

據報道,和去年一樣,國際教育協會這次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約有半數(50.4%)學習stem學科。相比之下,在美國學習的印度留學生中,學習stem學科的學生佔比接近四分之三(72.8%),與上一年相似。

延續上一學年的趨勢,2023-2024學年攻讀本科課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有所下降,降至87551人,降幅為12.8%。然而,就本科生總數而言,中國遠超其他國家,也包括印度。而在美國學習的中國研究生人數也降至122778人,比上一學年減少2.6%。

負責學術交流的美國國務院代理副助理國務卿瑪麗安·克雷文(marianne craven)在受訪時稱,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非常受歡迎」,並指出美國仍然是中國學生的首選海外目的地。她補充說,美國政府正在「齊心協力」吸引中國學生,並舉例稱,今年在武漢開設了一個新生諮詢和招生中心。

《南華早報》指出,如今中印兩國在美留學生人數的排名變化,與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留學生簽證數據一致。在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在美中國公民的焦慮情緒加劇。在特朗普的第一個執政任期,針對旅行和移民實施了許多限制措施,包括一項限制來自中國的研究生和研究人員入境的總統行政令。

今年6月,坎貝爾還被問到在學術界臭名昭著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該計劃是在特朗普政府時期提出的,旨在打擊所謂的「與中國相關的間諜活動、知識產權盜竊」,該計劃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被終止,但近期大有「死灰復燃」的趨勢。

坎貝爾當時表示,美國高校在支持中國留學生繼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做出了「謹慎的嘗試」,但也「對實驗室、中國學生的一些活動持謹慎態度」。「我確實認為有可能削減和限制某些類型的訪問,我們已經普遍看到了這一點,特別是在美國各地的技術項目中。」

他聲稱,有些人認為中國是彌補美國理工科學生短缺的唯一來源。「但我認為,未來我們需要看到的最大增長,將是更多的印度學生來美國大學學習一系列技術以及其它領域的課程。」

教育機構數據顯示:印度15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美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 - 天天要聞

人們擔憂即將上台執政的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對國際交流產生影響,對此擔憂,國際教育協會首席執行官艾倫·古德曼(alan goodman)表示,「無論關係時好時壞,無論關係熱烈還是冷淡」,留學生群體一直受到歡迎。「我認為,當我們歡迎他們時,這種交流將會繼續。」

然而,真正的事實卻是,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頻繁對中國留學生實施打壓限制,以及無端滋擾、盤查、遣返。

《中國日報》報道稱,據不完全統計,美方近年來無端滋擾盤查遣返了30餘名計算機相關專業中國留學生,絕大多數為碩博研究生,其中博士佔比超過一半,多數來自美知名高校,研究方向覆蓋人工智慧、信息科學、網路安全、電氣、軟體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領域。

《南華早報》今年6月30日的評論文章曾指出,坎貝爾的相關言論讓中國學生和家長「不寒而慄」,有中國學生直指其「傲慢」,彷彿「中國人需要美國人文學科教育一番」似的。還有教育行業人士警告說,坎貝爾之言可能是美方採取限制措施的前兆,但這不僅會影響中國學生,更會導致美國學術界人才外流和創新潛力下滑。

今年3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回應中國留學生入境美國時遭盤查並被遣返一事時表示,美方的做法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執法範圍,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偏見,嚴重侵犯當事人的正當合法權益,嚴重干擾中美正常人員往來,嚴重違背中美元首關於加強和便利兩國人員交流的共識。中方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毛寧指出,美方一向標榜所謂開放、自由,口口聲聲表示重視美中人文交流,歡迎中國留學生,實際上卻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對中國留學生採取選擇性、歧視性、政治性執法,本質上還是美方一些人的冷戰思維在作祟。

毛寧強調,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打著所謂國家安全的幌子滋擾中國赴美留學人員,停止毒化兩國關係的民意環境,停止阻礙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中方將採取堅決措施,維護中國公民的正當合法權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高校的三角關係,你看好誰 - 天天要聞

高校的三角關係,你看好誰

在廣州的高校江湖裡,流傳著這麼一段充滿趣味的「情感糾葛」,故事主角便是華南農業大學(華農)、華南師範大學(華師)和華南理工大學(華工) 。華農,那可是校園綠植繁茂,有著大片試驗田、果園的寶藏地,一到春天,紫荊花盛放,浪漫氛圍拉滿。
2025年國考筆試成績、分數線公布,後續招考環節注意→ - 天天要聞

2025年國考筆試成績、分數線公布,後續招考環節注意→

根據《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5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告》報考者可於2025年1月14日起登錄專題網站查詢筆試成績和合格分數線面試、體檢、考察、公示、備案等後續工作均按此公告執行需注意本次考試不下發考試成績單報考人員確實需要的可在2025年
【青春健康】嘉定區:迎春拓福 青春啟航 - 天天要聞

【青春健康】嘉定區:迎春拓福 青春啟航

迎春拓福 青春啟航1月13日,嘉定工業區組織轄區內10-24周歲的青少年開展「迎春拓福,青春啟航 」青春健康主題活動,邀請國家級青春健康主持人汪曄為青少年們開展培訓。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各小組成員積極互動,相互認識。當主持人問到:說到「青春期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淮陰教育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 天天要聞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淮陰教育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開欄語剛剛過去的淮陰區兩會,回顧總結了淮陰2024年工作取得的成績,從「七個方面」重點工作為淮陰新一年發展指明了方向。幸福淮陰推出「曬答卷 謀新篇」欄目,邀您共同見證淮陰過去一年的收穫與成長,共同描繪淮陰新一年的美好未來和輝煌願景。
氣炸!有些家長真的忍不了一點兒 - 天天要聞

氣炸!有些家長真的忍不了一點兒

不是因為遲到,是平時擾亂課堂紀律,各種搞破壞,比如把燈開關的外殼卸下來,所以才罰站。網友神評:不是應該解決這個問題嗎?我不知道為何會有那麼多家長喋喋不休去指責孩子及家長。初中的孩子,青春期,情緒有些不穩定,總要經歷一段時間。那段時間的情緒波
高校師生「顛大勺」自家的年味自己做 - 天天要聞

高校師生「顛大勺」自家的年味自己做

掃描二維碼觀看相關視頻。  拍攝:張婷  製作:張舒敏  近年來,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我省各大高校創新教學方式,積極開展各類實踐課。其中,美食實踐課是開展最為廣泛的特色實踐課程,它不僅涵蓋了學術科研和技術創新,還包括了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等多個領域。  今年元旦前後,我省多家...
從負擔到樂趣:如何讓小學生寒假作業既有意義又不壓迫 - 天天要聞

從負擔到樂趣:如何讓小學生寒假作業既有意義又不壓迫

隨著寒假的到來,家長們和學生們的心情常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家長既期待又憂慮,期待的是孩子終於可以在忙碌了一學期之後放鬆休息,但也會擔心寒假作業是否能有效完成;而對於小學生而言,寒假是他們渴望自由、享受假期的時光,他們是否願意投入到作業的
教育部公示!河南擬新增3所高校 - 天天要聞

教育部公示!河南擬新增3所高校

剛剛,教育部網站發布了《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暫行條例》《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等有關規定以及第八屆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考察評議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