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充滿中國元素的裝飾營造著濃厚的文化氛圍;課桌上,擺放著中文教材和學慣用品,等待著學生們開啟知識的探索之旅。
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尼泊爾,有一所充滿活力與創新的學校——LRI國際學校(Learning Realm International School),該校的孔子課堂這幾年成為中尼文化交流的璀璨明珠,吸引著眾多關注的目光。在這裡,學生們不僅學習中文的聽說讀寫,還深入了解中國的歷史、傳統、藝術和價值觀。
中文與尼泊爾語、英語等核心課程並列
LRI學校孔子課堂是在國家漢辦、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北京國際漢語研修學院和尼泊爾LRI國際學校共同合作建立的。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廣漢語教學和傳播中國文化。
「開設孔子課堂是我們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LRI國際學校校長德夫坎特·喬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隨著中尼兩國在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我們認識到讓學生掌握中文的重要性。孔子課堂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語言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它促進了中尼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視野。」
在漢語教學方面,孔子課堂為尼泊爾的中小學提供了一條龍的漢語教學服務。從基礎的漢語識字、發音到流利的對話和中文寫作,專業的教師團隊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制定了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同時,孔子課堂還積極開展高質量的漢語成人教育,為對中國文化和語言感興趣的成年人提供學習的機會。多年來,已有超過兩萬名學生在這裡接受了漢語教育,他們中的很多人憑藉著紮實的漢語功底,在中尼貿易、文化交流等領域嶄露頭角。
談及學校開設中文課程的初衷,喬希表示,「一方面,尼泊爾與中國地理位置相近,經濟合作潛力巨大。掌握中文將為學生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使他們能夠在中尼貿易、旅遊、文化交流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喬希補充稱,另一方面,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學習中文,學生們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文課程在我們學校的課程體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喬希介紹道,「我們將中文與尼泊爾語、英語等核心語言課程並列,為學生提供系統的中文教育。其實LRI國際學校還開設了俄語與韓語的教學課程,但是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漢語。」
對於孔子課堂的未來發展,喬希充滿信心。他表示,學校將繼續加大對中文教育的投入,引進更多優秀的中文教師和教學資源。同時,學校有意繼續拓展與中國學校的合作,開展師生交流、聯合課程等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平台。
「更重要的是傳遞中國文化價值和魅力」
孔子課堂的中文志願者教師劉老師對教學充滿熱情,她畢業於尼泊爾語專業,這使她具備了優秀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容易融入到學校的教學環境。
「作為孔子課堂的中文老師,我深感責任重大。」劉老師說道:「我的任務不僅是教授中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傳遞中國文化的價值和魅力。我希望通過我的教學,讓學生們愛上中文,了解中國,為中尼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除了日常教學,孔子課堂還積極組織各種文化活動。例如,舉辦中國文化展覽,展示中國的傳統服飾、手工藝品、書法繪畫等;組織中國美食節,讓學生們品嘗中國美食,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開展中文演講比賽、書法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
這些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課餘生活,還加深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這些活動也吸引了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為中尼文化交流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喬希表示,希望通過孔子課堂的努力,能夠培養出更多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優秀人才,為中尼兩國的友好合作作出貢獻。劉老師則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和支持孔子課堂的發展,共同推動中尼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
如今,尼泊爾已形成一股濃郁的學習中文氛圍。當地時間26日晚,220名尼泊爾學生在加德滿都獲頒2024年「中國大使獎學金」。這些學生來自尼泊爾60餘所開設中文課程的中小學校和部分公立學校。
雷格米曾獲得「中國大使獎學金」和中國政府獎學金,目前是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大四學生。雷格米在頒獎儀式上說:「漢字猶如一幅幅精美的畫卷,每個字都蘊含著豐富的故事和樸素的情感;漢語的發音抑揚頓挫,如同美妙的音樂,讓人陶醉其中。」
近20年來,中方累計向尼泊爾派遣志願者教師985人,教授尼泊爾大中小學生及成人超過30萬人次,形成了中尼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最美的名片」。
尼泊爾LRI國際學校的孔子課堂,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活力,為中尼文化交流搭建起一座堅實的橋樑。相信在學校、老師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孔子課堂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中尼兩國的友誼和合作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文:本報駐加德滿都記者 王新
圖:校方供圖
編輯:沈欽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