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對於不少中學生而言,就像是最難駕馭的「謎題」。
無論旁人怎麼指導,自己怎麼努力,總有一道厚厚的牆隔在眼前。
對於許多在中考中被「分流」的學生來說,數學更是成了一道跨不過去的關卡——幾何、代數、函數,似乎都在不斷地提升難度,讓人感覺如墮雲霧,摸不著頭腦。
這種學習上的困頓讓人無奈,尤其是當數學這門學科充滿著對思維能力的高要求,成為決定他們是否能進入重點高中的關鍵科目時,其重要性更顯得扎心。
01 數學是考驗思維能力的學科
這世上確有一類人,他們聽課時眼神清澈,公式一寫腦中便「咔咔」地解出一堆方程。
然而對更多孩子來說,數學就是「你怎麼講我也怎麼不懂」的大難題。中考的數學難度雖稱不上「燒腦」,卻也絕對不輕易放人一馬。
一些同學從初二開始接觸幾何和函數,便像碰上了魔鬼訓練場,即使報班培訓,進展卻依舊緩慢。
這背後藏著的,是數學思維的深層要求,並非輕易用公式或技巧就能解決。
比如有個學生,經常在解出數學題的那一刻,想像自己能考進重點高中,結果從初一「數學滿分夢」一路拼殺到初三,分數卻始終在及格線上徘徊,熬夜複習,錯題本厚到能擋子彈,最後只能無奈感嘆:
「我對數學的熱愛,全靠淚水澆灌。」
還有些家長信心滿滿,認為找到孩子不愛數學的原因——遊戲玩太多。
於是家長狠心斷網,一個月後孩子依舊是一臉茫然,做題時眼睛瞪得比誰都大,表情卻比誰都呆:
「不是網路問題,數學對我來說就是一張沒有wifi的地圖,永遠找不到路。」
02 數學困境不在難度,而在心態
實際上,數學這個學科的獨特之處在於:
一道題能不能解出來,常常決定了學生的自信心。
如果說物理化學還能通過多記公式、多做實驗勉強挽回,數學則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一次次的「不會」「答不出」便成了這些學生心頭的重負,越學越挫敗,越考越不敢看成績。
心態崩潰後,努力反而成了徒勞。
比如一位同學,初二那年開始走下坡路,感覺自己只要看見數學題就心跳加速。爸媽急得團團轉,老師說:「別急,學點心理調節。」
結果他自信滿滿地進考場,出來時卻臉色慘白,同時感嘆道:
「數學果然是一種情緒催化劑,一碰見就心跳爆表啊!」
還有位家長,平時深感孩子心態不穩,時刻關注孩子學習狀態,家長口號是「好心態、好成績!」
孩子本來正努力複習,結果家長一次次問:「複習得怎麼樣?心態穩不穩?」
孩子終於忍不住說:「已經不穩了,一問心態就崩了!」
03 數學思維培養,非一日之功
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極具思維要求。
特別是從初二開始,幾何和函數等知識的出現,開始逐漸篩出思維活躍的學生。
那些始終無法理解公式如何推導的學生,往往漸漸掉隊。
即使補習也只能解決表面問題,一些孩子的數學分數,成為橫亘在前的無法跨越的鴻溝。
比如有一學生,從小學數學就一直摸不著頭腦,初中開始補課,不辭辛苦。結果從初二開始成績始終如一。
家長去找補習老師,老師摸著頭說:「他的思維真的挺特殊的,分數還挺穩定,不高也不低,真穩定。」
還有位學生家長打算用金錢激勵,考試前承諾:「考滿分獎勵1000元!」
孩子當然很激動,結果開考卻完全懵住:「沒辦法,再多的獎勵,也比不過數學的燒腦啊。」
還一位數學迷茫生,整年焦慮到不敢睡覺,臨考前家人告訴他「多睡點有助腦力。」
結果考試中他突然腦袋一片空白。
所以說,就算數學考試是一場夢,想不通的孩子,還是想不通!
由此可見,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數學學習的問題,不在於一味地「填鴨式」灌輸,而是因人而異地找到切入點。
對天資優越的學生,適當引入高階解題技巧,提高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而對於中等生甚至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妨嘗試從基礎入手,先穩固基礎知識,逐步培養解題思路,幫助他們建立信心。
畢竟,數學思維培養並非一蹴而就,保持一份耐心和細緻的引導,才能慢慢解鎖數學的真正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