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並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這不僅體現了新時期黨中央重視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的一貫方針,更為踐行黨的二十大「三個第一」重大戰略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一、重視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黨中央的一貫方針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也開啟了重視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的新的歷史時期。
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重要論斷。這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黨中央對於科學技術重要性認識的最早論斷。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反映出改革開放新時期黨中央對於科學技術重要性的全新認識,為新時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和強大智力支持。
提出「人才是第一資源」重要論斷。1996年5月27日,江澤民同志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人才是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揭示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戰略問題。2000年5月14日,江澤民同志在上海主持召開江蘇、浙江、上海黨建工作座談會時提出「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已經蘊含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2005年12月,在慶祝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胡錦濤同志提出「四個始終」,其中就包括要始終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戰略思想、始終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
將「創新」率先運用於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2005年8月胡錦濤同志在河南、江西、湖北調研時提出要努力走出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在同年12月強調的「四個始終」新要求中,就包括要始終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要始終把科學管理作為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環節。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源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由此可見,《決定》關於科技、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論斷,正是對新時期以來黨中央系列論述的繼承和發展。而將科技、人才和創新「三大改革」作為具有內在聯繫的「三個第一」重要方針整體提出,還是在進入新時代以後。
二、高度重視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改革」是新時代黨中央的治國方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新征程,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10多年來,黨中央相繼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科技事業在黨和人民事業中始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等戰略目標和重要論斷,體現了新時代黨中央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
首先,首次明確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重要論斷。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2018年12月,他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座談會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要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這是在「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基礎上,首次明確提出「創新是第一動力」的重要論斷。
眾所周知,教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前瞻性地位,教育支撐人才,人才支撐創新,創新服務於國家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綜合國力提升。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其次,首次整體提出「三個第一」重要論斷。
「三個第一」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人民在偉大實踐中不斷總結、逐步提出的。黨的十七大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與「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這兩個「第一」有機結合起來。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從而首次整體提出科技、人才、創新「三個第一」重要論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人才建設工作,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作用日益凸顯。一方面,從宏觀上理解和把握「三個第一」,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人才和創新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體現了其總攬全局的氣魄和膽識。另一方面,他把「三個第一」有機統一於新時代促進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個第一」是一個組合創新,但本質上也是一種方法創新。
再次,與時俱進地賦予「三個第一」以新的內涵。
關於科技,提出以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求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關於創新,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放在首位,以創新引領發展,突出了創新的極端重要性。提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關於人才,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提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三、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是踐行「三個第一」的重要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以專門篇章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人才支撐」作出部署。此次《決定》再次以專門篇章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全面闡釋「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改革」、全面踐行「三個第一」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決定》指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必須著力深化三大改革,即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首先,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中處於基礎性、先導性、前瞻性地位,科技的發展和人才的育成,都需要教育提供直接的支撐。《決定》不僅提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而且提出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和拔尖人才培養,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這些無疑都是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有力舉措。
其次,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一是要求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建制化、協同化。二是要求改進科技計劃管理,強化基礎研究領域、交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三是要求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中央財政科技經費分配和管理使用機制,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等。這就將科技體制改革與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人才成長有機結合起來。
再次,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決定》具體部署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出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加快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著力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提出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類人才素質,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等各類人才隊伍。提出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這樣就搭建起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主要架構,體現引領效應。
最後,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決定》堅定不移地把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不僅指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而且指出貫徹落實《決定》精神,就是要堅持二十大提出的科技、人才、創新「三個第一」,建成教育、科技、人才三個強國。通過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從而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更為堅實的體制機制保障。
(作者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