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安徽省淮北市泉山路學校學生手工製作賀卡,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和祝福。圖/新華社
時維九月,碩果盈枝,第40個教師節也如約而至,先向1891.8萬名老師道一聲,「教師節快樂!」
今年教師節的主題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在今年教師節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經過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揚,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教師立德修身、敬業立學、教書育人呈現新風貌,尊師重教社會氛圍更加濃厚。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但怎樣的老師是好教師,人們心目中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覺得好教師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成績,有人覺得好教師要具有良好的情操、高尚的人格,也有人覺得好教師要擅長當學生的「人生導師」。這些指向意義豐富的判別,都表達了社會對於好教師和優質教育的期待。
雖然形容好教師的標準可能有千萬條,但教師群體的深層價值追求應當是一致的。在教育中,教師的精神至關重要。正是無數優秀教師的行為與品格匯聚在一起,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教育家精神,為教師群體提供強大精神指引,為莘莘學子照亮成才之路。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陶冶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養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勤修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樹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這些教育家精神的組成內容,為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
「從小那個需要人牽著過馬路的女孩,現在終於可以牽著別人過馬路了。」在新京報報道中,今年42歲的張晶,是北京市盲人學校康復班的音樂活動課教師。視力只有0.03的張晶,也曾是這所學校的學生。如今站在講台上的她,清晰地感受到教師這個職業給她帶來的成長。
教育家精神並非一個抽象概念,而是落實於具體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張晶老師正是從自身做起,秉持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自己首先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的理念,貫穿於教育全過程。現在張晶覺得,自己更像一個探路人,帶著學生一點一點往前走,「原地踏步也沒關係,至少我們動起來了。」
或許,在部分老師眼中,「教育家」身份距離自己有些遙遠。其實,從精神追求的角度,「教育家」既是理想的奮鬥目標,也是固有的精神狀態。事實上,也只有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教師才無愧於社會尊重的楷模、世人效法的榜樣。
點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張桂梅,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的黃大年,腳踏實地播種生命光輝的鐘楊……這些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優秀教師代表,不僅以感人的事迹、不凡的成就收穫公眾讚譽,也以他們獨特鮮活的精神魅力贏得同行欽佩。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上,英才輩出、大師薈萃,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教師的辛勤耕耘。從歷史維度看,古有孔子、朱熹、韓愈,近現代有梁啟超、蔡元培、陶行知等,而在傳承至今的教育觀念中,對教師乃至校長的期許,從來不只是「教書匠」「管理者」,首先更是一名教育家。
「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源源不斷湧現出的好老師則是一個民族的希望。
弘揚教育家精神,還需要全社會對教師一以貫之的尊重、對教育事業持之以恆的支持。不只要為廣大教師減負,更要著力提升教師職業的榮譽感、獲得感,保障和提高教師待遇,切實提振師道尊嚴。如此,才能激勵更多教師爭做教育家精神的弘揚者、踐行者,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