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劉高雅)博雅塔下宜聆教,未名湖畔好讀書。隨著高招錄取工作的穩步推進,錄取結果也於近日陸續出爐。記者獲悉,來自濮陽市一高的學生王聖銘、滎陽市高級中學的學生陳思澤、鄭州外國語學校的雙胞胎兄弟董小喆董小赫,均以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圓夢北大有何秘籍?聽聽他們怎麼說。
王聖銘(左)、陳思澤(中)、董小喆和董小赫(右)
聾啞人父母教會他堅韌、樂觀
「為什麼將北大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這源於我從小對北大的嚮往與憧憬。」7月25日,來自濮陽市一高的王聖銘在談及北大情結時如是說。
在得知被北大錄取的消息時,王聖銘興奮不已,能學習嚮往已久的醫學專業,更讓他感覺使命在肩。「我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母都是聾啞人,學醫對我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由於父母的病因均源於醫療事故,因此,我特別希望能參與到此類疾病的治療中,更希望此類事故不再發生。另一方面,爺爺奶奶也希望我向醫學行業發展,自身願望加上家人的期待,促使我選擇臨床醫學專業。」王聖銘坦言。
談及好成績背後的故事,王聖銘認為,目標很關鍵。「設定好短期和長期目標,合理規劃學習時間,及時整理筆記、複習、查漏補缺。不同科目有不同科目的特點,抓住這些特點可以讓學習事半功倍。比如數、理、化需要多做練習題,培養解題技巧。語文、英語就需要多讀多寫,培養語感。」
「平常在家,父母都用手勢與我溝通,雖沒有聲音,但我卻能感受到他們深沉的愛和關懷。」尤其讓王聖銘印象深刻的是,母親床前貼著的一句話——「其實你是幸運兒」。王聖銘感慨,「這句話同樣也激勵了我,在父母的影響下,我變得堅韌、樂觀。學習無疑是一種挑戰,但我相信一切困難總有方法克服。」
因為父母的身體原因,王聖銘大部分時間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主要承擔了交流方面的任務,比如開家長會、與老師溝通、給他引導和教育等。「他們教導我自愛、自尊、自立、自強,讓我在情感方面沒有缺失,塑造了我的人格。」聊到爺爺奶奶時,王聖銘充滿感激。
從小與機器人結緣助力夢想「起航」
「知道錄取結果後,我們就給了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得知被北大錄取時,來自滎陽市高級中學的陳思澤和爸爸百感交集。回想孩子的成長過程,陳思澤爸爸認為,自己做得最好的是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信任。「多鼓勵,少指責。」
在選擇學校時,陳思澤考慮更多的是以專業為重。「我想報機器人專業,而單獨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並不多,北大在工科試驗班裡面,分流方向就有機器人工程。同時,機器人工程的培養方向也滿足了我對專業的期待。」陳思澤介紹,在參加北京大學招生說明會時,他更是有幸和北大機器人工程專業教授作深入交流,對這一專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能考入心儀高校,陳思澤認為,與他所追求的學習方法密不可分。「在學習上受阻時,我的第一想法不是多學會兒,而是尋找更好的學習方法。要捨得花時間尋找方法,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在陳思澤看來,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樣重要,要堅持執行,不能半途而廢。
針對各科複習,陳思澤認為重在基礎。「這個基礎既包括基礎知識,也包括基礎方法。基礎知識以課本為主,基礎方法部分來源於課本,大部分來源於做題時發現的規律。比如數學,搭建起知識框架,可以幫我們釐清思路。比如物理,要把常見的模型熟記於心,理解模型的深層原理。英語我建議培養語感,不建議背太多單詞。」
回憶過往,陳思澤認為,他在小學和初中學了幾年的樂高機器人課程對其成長幫助也尤為重要,「這既培養了我對機器人的興趣,也是我選擇專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何用零散的部件組裝出能執行任務的機器,這些需要創造力和空間想像力。機器人不同於軟體,它是有實物的,會佔據一定的空間,並且在空間中執行任務,也需要空間想像能力」。
陳思澤透露,進入北大後,他有兩個目標。「一方面要學好專業知識,為以後深造打下基礎。另一方面,理科生也應該擁有文學情懷,我希望能多看書,充沛感情,尋找『詩和遠方』,讀書對於將來做創造性工作也是有幫助的。」
雙胞胎兄弟:閱讀讓學習毫不費力
董小喆和董小赫是一對雙胞胎。目前,董小喆、董小赫都報考了北大並被錄取。其中,哥哥董小喆對人工智慧非常感興趣,選擇了北京大學計算機類專業;弟弟董小赫有志於從事集成電路研究,選擇了電子信息類專業。兄弟二人說,人工智慧和集成電路都是國家戰略學科,希望學成後能夠投身國家科研和產業一線,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雖然是理科高考生,但是談起學習的訣竅,兩人都提到了閱讀能力。從小學到高中,董小喆和董小赫非常喜歡閱讀,尤其是名著和文言文。
董小喆認為,高中的課業繁重,尤其是到高三很難有太多的閱讀時間。所以高一高二時,要盡量多閱讀、多積累。「重點閱讀統編課本中推薦的書目,如《鄉土中國》《紅樓夢》《百年孤獨》《復活》等。」董小喆特別推薦統一發放的統編語文讀本,文章類型豐富、一應俱全,內容上可以與課文形成有益呼應。
董小赫說,他從小就喜歡看與歷史、古文化相關的書籍。進入高中後,受班主任影響,董小赫又開始看「前四史」和《古文觀止》《詩經》《楚辭》以及唐詩宋詞,還有道家的《道德經》《莊子》《列子》等。雖然高中課業繁重,但董小赫每天還是盡量爭取半個小時時間來閱讀。
在兄弟二人看來,閱讀首先能提升快速閱讀文本、提取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從而可以幫助準確把握各科試題的「題眼」,贏得更多思考的時間。而且,當閱讀前人優秀的文字時,對自己的語言表達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招生背後的故事——
北大河南校友會助力考生圓夢北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北大在豫招生工作背後,還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團隊。7月25日,記者從北京大學河南校友會獲悉,高招期間,校友會組織北大河南籍校友開展志願服務,為招生諮詢工作提供支持。今年北京大學在河南的招生諮詢地點,就設在校友會駐地。
在河南工作的北大校友向考生介紹北大畢業生在河南的發展情況,勉勵考生在北大學習期間要胸懷熱愛家鄉、報效祖國的信念,畢業後以所學所長服務國家建設和區域發展,成為對家鄉、對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材。在科技產業界、考古文博界、醫療教育界和鄉村振興一線的河南北大校友,帶領學生現場考察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許多河南學子被北大河南籍校友投身家鄉建設的事迹深深感動,在交流中熱議親身體驗到的國家和區域發展成就。
記者了解到,自1996年成立以來,北京大學河南校友會始終堅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參與各類志願服務活動,並通過在河南慈善總會設立專項基金的方式幫助生活有困難的學子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