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寫作不是非要寫出多好的文章,或者一定要出一本書,寫作本質是思考,是自我對知識的一種關聯。
一開始思考深度不夠,寫的可能不夠好,但是當有一天你的思考足夠強大了,寫出來的思考就是一本書了。
寫書是一個自然的結果,而不是一個強求的過程。
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很多人不敢寫,覺得自己寫的不好,寫的沒有深度,甚至連遣詞造句都表達不好,所以總是不敢動筆。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並不是文筆好、大學者才可以寫作,任何一個人,想要努力提升自己,都應該努力去學習寫作。
一本書,你只是在那讀,有了體會但是不寫出來,可能轉眼就忘了,甚至會出現一個假象,覺得自己讀懂了,但是讓你講出來或者寫出來,卻不知道從哪裡下筆。
這就是缺乏思考的結果,而寫作正好就是思考的一種最好方式。
我們的很多想法,讀的很多書,學到的很多道理,並不是看會的,還是寫會的。
上學的時候,如果你學了一個數學知識,如果不做題,是不可能掌握的。
讀書寫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只有努力寫出來,這個過程就會促使你去思考,促使你去跟自己之前的經歷經驗進行關聯。
這樣才是最好的讀書方法。
02
美國作家約瑟夫·科納爾說:「寫作只有兩件難事:開始寫,不停手。」
我對這句話太有感觸了。
剛開始寫作的時候,總是猶豫和糾結,總覺得自己寫不好,遲遲不敢動筆。
每當看到別人的文章時,就覺得非常有價值,又想去寫,可還是很焦慮,就是不敢邁出這一步,時間也在這種自我內耗中不斷流逝。
終於有一天鼓起勇氣開始寫了第一篇文章,大概800多字,寫完後發現,並沒有那麼複雜,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嚇唬自己,被自己預設的場景而勸退了。
只有敢於邁出第一步,才會有後面的故事啊。
第一步邁出去了,但是能不能堅持寫,堅持不斷,更是一個難題。
值得說的是,我堅持了下來。
從剛開始寫作的第一天開始,就一直堅持日更了600多天,累計了100多萬字。
這期間,有過懷疑、有過瓶頸、有過執念,甚至很多次想要放棄,但是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這個過程就像我的減肥過程一樣,充滿了艱辛,也正如科納爾說的,不停地寫,真的好難。
但是當你一旦堅持下來,把寫作變成自己的一種習慣,你會感謝自己,因為寫作會讓你的生命變得精彩,會讓你看到很多過去發生的事,可以完整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
這對一個人來說,真的是一生的財富。
想想看,等你老了,翻看自己這麼多年記錄的筆記,回憶自己這些年的點點滴滴,是不是覺得這一生沒白過啊。
堅持寫下去,太重要了。
03
單純說要「不停寫」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可能並不是很輕鬆。
一開始圖新鮮,堅持幾天沒問題。但是如果遲遲沒有反饋,很可能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了就徹底放棄了。
那麼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堅持寫下去呢?
很簡單,把寫作模塊化,把寫作這件事變成一件可以直接套用的模式模板,這樣就可以更好堅持。
這裡非常推薦「卡片寫做法」。
剛開始寫作,不是長篇大論,而是寫一張張的卡片,每張卡片300字不嫌少,800字不嫌多,但是盡量不要太多,控制在300-500字左右。
只要把一個知識點或者概念寫清楚即可。
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或者日常聊天中,遇到的生活場景里,看到或聽到一個讓自己觸動的句子、場面,就要記錄下來。
先簡單描述一下這個句子或者場景,儘可能字數少一點。
接著寫出自己對這件事或者這個場景的感悟,為什麼觸動了自己,是因為有過這種經歷嗎?
把這個想法寫出來,這樣一張卡片就完成了。
當這種卡片積累多了以後,通過梳理卡片邏輯,進行排列組合,一篇文章就出來了。
這是效率非常高的一種方式。
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