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存高遠 「慧」及未來——臨夏市加快推進智慧校園「互聯網+」建設見聞

本報記者 馬麒 通訊員 冶倩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創新,「互聯網+」教育讓曾經「一方黑板、三尺講台、半寸粉筆」的教育教學邊界得到擴充和延伸,成為了教育未來發展新趨勢。近年來,臨夏市堅持把教育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以全面優化教育資源布局為目標,推動教育項目建設落地的同時,加快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新華小學作為臨夏市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的一個縮影,近日被甘肅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級「智慧校園標杆校」,這是臨夏市全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據了解,從2020年開始,通過3年的建設與發展,新華小學已建成數字校園基礎設施平台,實現了高速安全的校園網有線、無線全覆蓋,並立足師生信息化應用的實際需求,建成智慧校園門禁系統,建立電子身份及統一認證系統,實現學校師生、教育、教學、資產、科研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近日,記者在採訪時看到,新華小學各教室內都建有常態錄播室和精品錄播室、配備了智慧黑板、教育雲軟體,讓課堂更生動、更智能。該校學生馬欣琪告訴記者:「老師們會用各種電子設備給我們上課,播放一些知識動畫和科學探索短片,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在該校圖書館,已完成4.5萬冊RFID圖書的電子標籤,實現讀者電子身份採集,這一系統的搭建,將逐步實現人、書、書架通過晶元形成圖書館物聯網信息場。採用RFID無線識別技術、計算數據和移動端應用技術,可進行圖書編目、排架、流通、管理、監控和分享,真正實現圖書管理的信息化、專業化、智能化。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時,方便和提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為老師和學生的閱讀與習作插上數字化翅膀。
「今後,我們將根據學校總體發展目標,不斷吸取創建路上的實踐經驗,借『互聯網+』之力,點亮智慧校園之火,突顯校園信息化魅力。」新華小學教導主任石娟芸說。
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河州中學與新華小學一樣極具代表性。記者在採訪時看到,河州中學教學樓每個班級門口都裝有智慧班牌,顯示班級信息、通知公告、課表信息及遠程巡課視頻等內容,同時智慧班牌可與智能學生證BC聯動,具有考勤、成績查詢、家校互動等功能,極大方便了班級管理和家校聯動。河州中學智慧宿舍管理系統,可通過人臉識別攝像頭實現人臉無感歸寢管理,通過身份識別,可自動統計學生出寢、歸寢情況,全面提升住校生安全管理水平。校長徐錫華告訴記者:「智慧校園是數字化時代推動學校變革的重要力量,河州中學作為重點打造的現代化學校,主要在教學數字化、學習個性化、智慧化管理3個方面對打造智慧校園有所側重,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強化智慧化校園建設,為打造宜學之城作出新貢獻。」
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智慧教育必不可缺。近年來,臨夏市堅持一切為教育讓路,優先發展教育,千方百計夯實基礎,持續改善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以此次新華小學獲省級智慧教育標杆校為契機,堅持應用為王,緊緊圍繞教師和學生兩個重點群體,利用信息技術的內驅動能,在教育專網、學校信息化組織結構、運行機制、資源供給、教育模式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爭取推動臨夏市教育高質量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