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的大腳》中,辦學校使孩子們擺脫愚昧無知成為有文化的人是張美麗必中堅定的信念。
丈夫和孩子相繼離世後,她沒有繼續去追尋幸福的家庭生活,而是一個人支撐起一所小學,所有的心思和努力都是為了孩子為了教育。
電影《我的教師生涯》中的陳玉老師,懷著屯中的教育理想,離開戀人和敬愛的老師,到偏遠的山區執教,即使經歷了"勞動改造"的苦難,也依然不移初衷,堅持從教,關愛學生。
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中的瓦格瓦拉,自願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投身教育事業。
第一天,沒有學生來上課,她一個人站在講台上大聲的自我介紹;學生的家被暴風雪壓垮,她果斷的走進村裡淘金者聚集喝酒的地方,說服他們捐款幫助學生;後來,反動勢力要挾她的性命,她也不畏縮,堅持教書。
《蒙娜麗莎的微笑》中的機瑟琳老師,面對校長的多次勸導與警告,也要堅持教學生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表達。
正如原聯合國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負責人庫姆斯曾說到;"使教師成為優秀教師的,不是他們的知識和方法,而是教師對學生、自己、他們的目的、意圖和教學任務所持有的信念。
"這些電影中的教師們,因為堅定也中信念,獻身教育,顯得崇高而偉大。教師熱愛學生不僅是教師的美好品質,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作家托爾斯泰也曾強烈呼籲教師熱愛兒童,"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教師對學生的熱愛體現在對學生的關必和愛護,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對學生的期待與讚賞。
《鳳凰琴》中,為了不讓離校遠的孩子們疲勞奔波和遭遇危險,余校長像父母一般照顧孩子們住校時的飲食起居;為了給孩子們湊夠買書本的錢,孫老師常常帶領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到山上去挖草藥,把草藥洗乾淨、晒乾、分類,然後挑到山下去換書本費。
《音樂之聲》中作為家庭教師的瑪利亞,寬容孩子們的惡作劇,在雷雨天允許孩子們圍坐在她的床上並用歌聲消除他們必中的恐懼,帶孩子們去野外和大街上玩耍,教他們唱歌、跳舞,給他們母親般的溫暖與愛。
這些平凡的細節,讓人深深感受到老師對學生最質樸、最深沉的關也和愛護。《紫香槐下》中的葉老師,拒絕按考試成績將學生分為H、六、九等,不管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差的學生,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葉老師對學生的讚美與期許,使學生樹立自信也和燃起積極向上的鬥志,最終戰勝自我走向成功。《自由作家》中艾琳老師,尊重學生人格,努力去了解學生,鼓勵學生敞開也扉,幫助學生走出也里的陰影,帶領"黑暗"的203教室走向光明與希望。
《小孩不笨》中的李素貞老師,將EM3班的"笨小孩"當做知也朋友,在課堂上坦言自己讀書時的數學成績很不好,且討厭數學。但是"越討厭數學,就越不會。
後來花了很多時間逼自己去了解它接近它,跟它做朋友,把它的底摸得清清楚楚,就把它打敗了。所W,不管是數學也好,英文也好,不要因為考的不好,就討厭它避開它,感覺上好像自己被他們打敗了,其實他們都沒有打敗你,是你自己打敗了自己。
這些電影中的教師形象啟示我們:教師對學生的冷漠與歧視,是對學生最大的傷害,而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則是學生不斷進步的源泉。
善於反思,不斷進步美國舍恩教授在著作中提出"行動中反思"和"行動後反思"兩個概念。前者是個體有意識或潛意識不斷對與他切往經驗不符合和未曾預料到的問題情-42-第四章中外電影中優秀教師形象比較境進行重新認識和建構;後者是對已經發生的行為進行回顧性和批判性思考。
台灣學者洪福財認為:"教師反思是教師在教學中加入反省的成分,對教育的正當性和切實性進行批判反省,並W反省所得的資料與結果回饋應用於實際教學,借W改進教學,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品質的過程。
反思促使教師不再限於個人僅有的教學經驗,而是激勵教師開始對已經或正在發生的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思考,並將探索到的成果運用於教學和改進教學,獲得長遠的進步與發展。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在衛斯理學院上的第一節課上,則薩琳按照教學大綱準備的授課內容被學生們熟練的背誦出來。
把"名人"的觀點當作知識和真理學生認為凱瑟琳教不了她們什麼後集體離開教室,這一節課失敗告終。面對學生的捏視與挑牌,凱瑟琳沒有退縮。
在經過對學生的了解和對第一節課教學情境的深入反思後,第二節課上的訊憂琳從容而自信。她放棄學校規定的教學大綱,打破教學常規,在課堂上給學生放映前衛畫作和照片,並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
學生們慌了,因為他們一直述說別人己有的觀點的而從未思考過自己的見解。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形成的鮮明對比,正式凱瑟琳進行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的成果。
《自由作家》中的艾琳老師,一直無法融入203教室,即使她在講台上用也的講課,或者用教流行歌詞的方式吸引學生,也沒有人理熙。
當她看到學生們在操場上W種族膚色劃分成群,相互敵視相互仇恨後,她開始反思W往的課堂教學:莎±比亞詩集、語法教學等對於現在203教室的學生來說根本不需要,他們更需要被人傾聽和了解,被人尊重和愛護,只有當生命安全和愛的需要滿足後,學生才會去追尋知識和真理。
於是,她改變教學方式,開始W各種方式幫助學生敞開也靡,感受溫暖。在不斷的反思與探索中,艾琳老師從一個"菜鳥"教師成長為一名受學生尊敬和専愛的優秀教師。
四、溝通合作,頗有辦法很多人聽說過《天堂與地獄》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一名教徒很想知道天堂和地獄是什麼樣子,於是去問先知伊里亞。伊利亞沒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他帶到一個殿堂,在送里他看到許多人圍著一個盛滿佳肴的大湯鍋,各自手裡拿著一個好幾尺長的大湯勺,卻無法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口中,所!^他們面黃肌瘦、神情捉急而憤怒。
伊利亞把他帶到另外一個殿堂,這裡同樣有許多人圍著一個盛滿佳肴的大湯鍋,然而他們面帶微笑、神采奕奕,因為他們彼此合作,握著湯勺輪換著把佳肴送到對方嘴中。原來,相互溝通合作就是天堂,自私自利、彼此敵視就是地獄。
在教師成長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教師不願與學生交流溝通,完成教學任務就離開教室,導致學生與老師情感淡漠,教師職業幸福感低。
有的教師不願與同事交流合作,一個人埋頭苦幹,結果事倍功半,沒有成就感。然而,有的教師把學生放在也上,在課堂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台給學生講課,自覺接受學生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在課外和日常生活中,了解學生,傾聽學生的也聲,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獲得學生的尊重與喜愛。
有的教師積極與同事交流合作,分享困惑與經驗,相互激勵進步。教師缺少溝通與合作,則如同身處"地獄",長時間會產生職業倦怠感甚至離開教師崗位。而溝通與合作則給教師帶來無窮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電影《新來的李老師》中小王莊小學的李青老師、小楊老師和姚老師,在影片後半部分一起交流合作,一起磨課,將李老師創造的"笑臉教學法"與各科老師的教學實際相融合,使同學們在快樂中學習和進步,最後將學生成績由期中考試全縣排名倒數第一提升至期末考試全縣排名第H名,一個後進生還考上重點中學並實現學習戲劇的夢想。
電影《自由作家》中,艾琳老師走入學生中間,在課堂上設計"線上遊戲"引導學生敞開也扉;贈送學生日記本,鼓勵學生向自己傾訴必中的苦楚;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和聚餐,一起交流也中所想所感等。
艾琳老師想各種辦法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打開也扉與人交流,不僅使學生成長進步,也使學生也中充滿愛與希望,而艾琳老師也深深愛上了教師職業,這正是教育教學所期望達到的崇高境界。
基於對中外電影中優秀教師形象的梳理和分析,筆者總結出中外教師類教育電影中的優秀教師形象存在W下幾點不同之處:一、受觀眾歡迎程度不同W教師為主角的電影與一般的商業電影相比,內容缺少娛樂性,電影宣傳也很少,因此送類電影的受眾範圍有限,觀眾群體更多傾向於學者、教育工作者或師範中外電影中優秀教師形象比較學生。
教師形象關注點不同國內電影大多關注教師的教育良知,更傾向於表現教師對學生偉大的愛和對教育無私的奉獻,如《美麗的大腳》中的張美麗和夏雨、《也靈渡口》中的顧曉霖等;而國外教師形象更多的關注教師的專業素質,較多的表現教師在課堂上所展示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激情,如《熱血教師》中的克拉克、《叫我第一名》中的布萊恩老師等。
在國內電影中,教師既是道德品質髙尚和知識分子的代表,也是安貧樂道、兩袖清風的代表,雖然具有較高的職業聲望,但是工資水平、福利待遇等卻處於較低水平,勉強衣食無缺。
有的鄉村教師甚至食不果腹,如《鳳凰琴》里界吟小學的教師、《我的教師生涯》中的陳玉老師等;在國外電影中,教師職業雖然和醫生、律師等一樣屬於專業人員,工資待遇得到保障,但是其社會地位和專業程度遠遠不如醫生和律師,如《搖滾校園》里的"無業游民"杜威.費恩冒充好友進入學校當教師也沒有人發現。
四、傳達的化會公眾的期待不同國內電影更多的傳達著社會公眾對教師師德髙尚、師風端正的期待,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則要求不多,能傳授知識即可,如《一個都不能少》中的魏敏芝、《鳳凰琴》中的張英子等。
國外電影傳達著社會公眾對教師專業水平的高要求,除了傳授知識,還需引導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人格,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和品行,甚至能影響教育制度的變革,如《死亡詩社》中的基廷老師、《蒙娜麗莎的微笑》中的凱瑟琳老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