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預製菜進校園」,教育部最近給出了明確的態度,表示應該對此持十分審慎的態度,不宜推廣進校園。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是關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問題,教育部長期以來致力於加強學校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管理,確保學生能夠在學校享用到綠色安全、營養健康的食物
。
教育部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學校食堂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對從供餐單位訂餐的食品應該從取得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企業訂購,並按要求對食品進行查驗。供餐單位也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確保食品的安全性。然而,目前來看,預製菜還沒有統一的標準體系、認證體系和追溯體系等有效監管機制,因此對於「預製菜進校園」,教育部認為應該持慎重態度,不宜推廣。
在市場上,預製菜的產品逐漸增多,成為了線上電商平台和線下連鎖商超中備受追捧的食品之一。年輕人因為工作繁忙或者烹飪技能不高,成為了預製菜的主要消費群體。據數據顯示,26-45歲的用戶是預製菜購買的主力軍,預製菜的成交額佔比達七成以上。但是,一些人對食品安全和添加劑等因素表示擔憂,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主動消費預製菜。
總體來看,預製菜的B端銷售主要面向連鎖餐廳和酒店等商用場景,而進入學校食堂則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和安全保障。
預製菜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隔夜菜。相較於傳統的隔夜菜,預製菜通過速凍鎖鮮等處理方式,能夠較大程度地保鮮食材,使食材新鮮度得到保證。一些企業採用這些處理方式來提高食材的保鮮度,並且消費者對此也表示接受度很高。
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學校食堂將繼續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及相關法規的要求,確保學生能夠食用到安全、健康的食物。對於預製菜進校園這一問題,教育部將持續關注和研究,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我們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學校食品的安全和營養健康將得到更好的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從飲食健康開始。